[实用新型]电子通讯器护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1820.X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4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苏明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格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24;A47F5/10;A47F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通讯 器护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保护框结构,尤指一种电子通讯产品的护框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业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通讯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此类可随身携带的电子通讯产品更是大受欢迎,因此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的市场需求量极为庞大且逐年增加,由于该类电子通讯产品的体积轻巧且携带使用灵活,因此亦有容易遭受盗取以及碰撞损坏的缺点,尤其业者通常会将众多品牌的实品摆设于展示台上以供购买者自由试用及比较,或是用户在操作通讯产品的过程中,若稍有疏忽或暂时离开操作位置,即有可能遭人盗取而造成损失,又若该台通讯产品存有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料,其被盗取所造成的损失,更不是金钱所能衡量,故如何开发一种适用于电子通讯产品的护框结构,实为业界极需努力开发改良的目标。
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按,目前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的市场需求量极为庞大且逐年增加,由于该类电子通讯产品的体积轻巧且携带使用灵活,因此亦有容易遭受盗取以及碰撞损坏的缺点,尤其业者通常会将众多品牌的实品摆设于展示台上以供购买者自由试用及比较,或是用户在操作通讯产品的过程中,若稍有疏忽或暂时离开操作位置,即有可能遭人盗取而造成损失,此乃为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一种电子通讯器护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上护框架,该上护框架的一侧端具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向外弯折有限位挡壁,并相对于内部形成一嵌合空间,且该限位挡壁端部另延伸设有卡合外板,而该上护框架的另一端延伸有一组结板部,该组结板部表面依序穿设有若干个定位槽,并分别于定位槽的两侧设有穿孔,又该组结板部的两侧均形成阶层状的嵌合凸边;
一下护框架,一下护框架的一侧端具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向外弯折有限位挡壁,并相对于内部形成一嵌合空间,且该限位挡壁端部另延伸有卡合外板,而该下护框架的另一端则凹设形成一组结空间,该组结空间内表面对应上护框架设有一限位槽,并于限位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限位穿孔,另提供有定位件穿入限位,又该组结空间两侧对应上护框架的组结板部凹设有嵌合轨道。
其中,上、下护框架又配合设有一锁具,该锁具对应上、下护框架的定位槽及限位槽于前端设有一锁定凸部。
其中,该锁具配置有钢缆。
其中,该上、下护框架的限位部另以栓接枢设而成。
其中,该上、护框架的端部分别具有一组合空间,并凸设有一枢接轴,而限位部则另配合枢接轴具有一枢接孔,使限位部得以利用枢接孔组设于枢接轴形成定位。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一)、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框结构主要是由上、下护框架所构成,通过上、下护框架相对应的组结板部及组结空间而具有尺寸调整的状态,以便能适用于各尺寸的电子通讯产品,以增添该护框结构的实用性。
(二)、又该上、下护框架是可再提供一锁具加以锁结固定,进而限制上、下护框架与电子通讯产品固设后定位件的位置,以防止上、下护框架由电子通讯产品卸除拆下的情况产生,并利用锁具延伸的钢缆固结于默认位置处,另避免电子通讯产品与上、下护框架一同拿取带走的疑虑产生,具有一较佳的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请配合附图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作动示意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加装有锁件的示意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加装有锁件的剖视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加装有锁件并以钢缆固结的示意图。
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格马有限公司,未经英格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18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泄漏防护装置
- 下一篇:智能输液管道的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