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腐防垢耐磨抽油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8118.8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富;李文忠;刘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市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459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 耐磨 抽油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机械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抽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防腐防垢耐磨抽油杆。
背景技术
抽油机作为目前油田采油主要设备,抽油杆则为抽油系统的关键部件,用于连接抽油泵和抽油机,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抽油杆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整个抽油系统的稳定运行。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抽油杆,包括设于抽油管管柱中的抽油杆本体,所述抽油杆本体的两端呈弧形,抽油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扳手方径,所述扳手方径通过推承面台肩连接有外螺纹接头,抽油杆本体的材料一般选用碳钢。
其不足之处在于,抽油杆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浸在采油系统的整个油管管柱中,抽汲的液体中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水、霉菌及其他综合性腐蚀因子和坚硬的悬浮颗粒,因此,抽油杆本体的腐蚀和磨损问题日益突出,腐蚀和磨损使抽油杆的寿命大幅度降低,更换周期大幅度缩短,造成许多油井因抽油杆腐蚀和磨损失效而频繁作业,成本增加,同时影响油田产量。针对抽油杆的耐腐蚀和磨损失效问题,国内常用的防腐和提高耐磨的方法主要有高频加热对抽油杆进行表面淬火、对抽油杆表面进行电镀或化学镀,井筒加入缓蚀剂等,但缓蚀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具有防腐、防垢、耐磨性能的抽油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腐防垢耐磨抽油杆,包括设于抽油管管柱中的抽油杆本体,所述抽油杆本体的两端呈弧形,抽油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扳手方径,所述扳手方径通过推承面台肩连接有外螺纹接头,所述抽油杆本体的外表面设有非金属防腐层。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抽油杆两端的外螺纹接头插入对应待连接部件的接箍中,通过扳手方径拧紧后即可投入使用。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由于抽油杆本体上采用了非金属防垢防腐材料,因此能有效减少抽油杆结垢腐蚀,可延长抽油杆寿命,特别适用于结垢腐蚀严重的油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腐层的厚度为1~5mm,进一步增强抽油杆本体的防腐耐磨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油杆本体的两端分别套装有扶正块,所述扶正块的外径与抽油管管柱的内径相配合设置,当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磨时,扶正块首先与抽油管内管壁相接触,从而有效避免抽油杆接箍磨蚀磨穿,显著延长了抽油杆使用寿命和油井检泵周期,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螺纹接头;2推承面台肩;3扳手方径;4扶正块;5防腐层;6抽油杆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腐防垢耐磨抽油杆,包括设于抽油管管柱中的抽油杆本体6,抽油杆本体6的两端呈弧形,抽油杆本体6的两端分别设有扳手方径3,扳手方径3通过推承面台肩2连接有外螺纹接头1,抽油杆本体6的外表面设有防腐层5,防腐层5选用非金属材料,为了保证较好的防结垢防腐蚀性能,防腐层5优选轻且耐腐蚀的材料,在喷涂工艺上保证成型的抽油杆外表面足够光滑,能够避免蜡晶和垢的附着,从而达到防结垢防腐蚀的目的。为进一步增强抽油杆本体6的防腐耐磨性能,防腐层5的厚度最好为1~5mm。抽油杆本体6的两端还分别套装有扶正块4,扶正块4的外径与抽油管管柱的内径相配合设置,扶正块4优选摩擦系数小,耐磨性能高超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和钢材相互摩擦时,其摩擦系数仅为尼龙的1/2,在同样条件下该材料的砂浆磨耗指数是尼龙的1/4、是碳钢的1/7、是黄铜的1/27。在制作工艺上,采用烧结工艺将超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扶正块4固结在抽油杆上。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市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济源市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8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