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7998.7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6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信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循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站式 电动汽车 交流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电动力车充电站,外形犹如停车计时秒表一般。一个充电桩可同时为两辆汽车充电,从没电到充满的充电时间为6至8小时。充电桩能实现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可以作为市民购电终端。充电桩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现有充电桩大都是单桩结构,或者是1桩2充结构,存在成本高,占地面积要求高等弊端。具体来说,单桩结构具有如下缺点:1)、车库的使用面积比较紧张,而单个交流充电桩安装占地面积大;2)、单个交流充电桩价格比较贵;3)、充电桩与现行车辆管理单元是两个系统,不方便管理。
因此,对于地下、立体或类似的集中管理式的电动汽车停车库,有必要提供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实现刷卡、充电计量、停车计时和操控结付费的统一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既能实现停车库的统一管理,又能降低充电桩的使用管理成本,方便控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包括多个交流充电桩和道闸外设,每个交流充电桩通过充电连接器与电动汽车相连接,其中,所述多个交流充电桩的电源端和电源配电模块相连集中供电,所述多个交流充电桩的通信端通过CAN总线和监控主机相连,所述监控主机和道闸外设相连,所述电源配电模块包括电能表、交流接触器、漏电空开和防雷器,所述电源配电模块输入端接市电,输出端和充电连接器相连。
上述的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其中,所述监控主机包括主控CPU、键盘输入模块和LCD显示屏,所述主控CPU为内嵌以太网通信单元的ARM 9芯片,所述主控CPU的输入端通过数据总线和读卡器模块相连,输出端通过继电器提供干接点输出,电源端和辅助电源模块相连。
上述的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其中,所述读卡器模块为接触式逻辑加密存储卡、非接触式逻辑加密卡或者非接触式CPU卡。
上述的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其中,所述每个交流充电桩包括主控CPU,所述主控CPU通过RS485和电力测量电表相连、通过中间继电器与输出接触器相连,通过IO端口和停止充电按钮、指示灯相连,通过内部数据总线和CAN通讯模块相连,所述输出接触器和充电连接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由监控主机实现刷卡、充电计量、停车计时和操控结付费;在停车的位置只有充电部分,并将充电桩和监控主机通过CAN 网络连接,省去了大部分的显示、输入、刷卡和监控等的硬件部分,实现停车库的统一管理,节省了成本,方便了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充电系统中的监控主机的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充电系统中的交流充电桩的电路方框图。
图中
1 交流充电桩 2 道闸外设 3 监控主机
4 电源配电模块 5 辅助电源模块 6 CAN总线
10 主控CPU 11 停止充电按钮 12 电力测量电表
13输出接触器 14指示灯 16 CAN通讯模块
30主控CPU 31键盘输入模块 32 LCD显示屏
33 读卡器模块 34 语音模块 36 CAN通信单元
37 输出继电器 38 以太网通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站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包括多个交流充电桩1和道闸外设2,每个交流充电桩1通过充电连接器与电动汽车相连接,其中,所述多个交流充电桩1的电源端和电源配电模块4相连集中供电,所述多个交流充电桩1的通信端通过CAN总线6和监控主机3相连,所述监控主机3和道闸外设2相连,所述监控主机3控制电动汽车的充电计量及停车计时并控制道闸外设2的放行,所述电源配电模块4包括电能表、交流接触器、漏电空开和防雷器,所述电源配电模块4输入端接市电,输出端和充电连接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循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循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7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