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7792.4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2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12;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萨摩亚,阿皮亚,萨勒菲,威亚街,*** | 国省代码: | 萨摩亚;W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将发光二极管为光源摆在单一侧边来入射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即俗称的CRT显示器)已渐渐地被液晶显示器所取代,主要原因在于液晶显示器所释放出的辐射量远远小于CRT显示器;此外,液晶显示器在这几年的制造成本已有显着地降低,这也是液晶显示器逐渐成为电子产品市场的主流原因之一。
然而,液晶显示器基本上又可区分为液晶面板及背光模块两个部份,而背光模块通常会按照屏幕的大小尺寸而分别使用直下式背光模块或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而所谓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即是一种将光源摆设在单一侧边入射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结构设计,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该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笔记型计算机较常使用的光源结构设计。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2,为现有技术的剖视与放大示意图。图中所示为一背光模块结构10,包括有一导光板50(Light Guide Plate)、一设于该导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Reflector)、一设于该导光板50前面的扩散片60(Diffuser Plate)、二片设于该扩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多个相对于该导光板50侧面以直线排列设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该导光板50侧面的发光二极管30(Light Emitting Diode,LED),以及一设于该增亮膜70周缘最前面且可遮蔽该发光二极管30边光与灯位光的遮光片20(Curtain Tape);由于目前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虽有针对使用者侧视需求,而提出侧向可视角度范围增加的产品,却无法提出因应使用者在侧视角度观看时,其背光亮度需求的提升技术;所以说,当今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结构10问题,皆是仅着重于使用者在垂直正视背光模块时的背光亮度,而忽略了使用者在侧视时侧视角度的背光亮度;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结构10,若当使用者不是站在其眼睛垂直正视于液晶显示器平面方向观看时,使用者虽可辨识出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影像或图案,但使用者侧视时所感受到背光模块所提供的背光亮度,却无法如同垂直正视时有较佳的背光亮度,且差距甚大;此问题实为现有技术的一大缺憾。
实用新型内容
爰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产品成本的情况下,提供背光模块有更大范围侧视角度的背光亮度射出,并附带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以达节能效果;另外,亦可依据不同产品液晶显示器水平或垂直方向所需侧视角度的背光亮度要求,进行产品客制化的设计。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结构,所述背光模块结构10包括有一导光板50、一设于该导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一设于该导光板50前面的扩散片60,以及多个相对于该导光板50侧面以直线排列设置且其光源可直接射入该导光板50侧面的发光二极管30;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块结构10还包括有一设于该导光板50与该反射片40之间可透光的折射片400,且于相对该导光板50的该折射片400上凸设有多条与该发光二极管30排列方向延伸线相互平行排列的微结构401,以及仅一设于该扩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该增亮膜70上设有多条相互平行排列的棱镜结构71,该棱镜结构71的平行方向延伸线与该微结构401的平行方向延伸线形成一θ角,该θ角>0°且该θ角≤90°。
上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中所述折射片400与该反射片40之间具有一透明的接着层402。
上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中所述折射片400与该反射片40之间,于该折射片400上凸设有多个的间隔柱403。
上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中所述折射片400的该微结构401截面外轮廓为多个三角形以直线排列组成。
上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中所述背光模块结构10还包括有一设于该增亮膜70周缘前面且可遮蔽该发光二极管30光线的遮光片20。
上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中所述背光模块结构10还包括有一设于该增亮膜70周缘前面且可遮蔽该发光二极管30边光与灯位光的遮光片20。
上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中所述微结构401面对该发光二极管30的斜面是与该反射片40平面形成一夹角,而该夹角≤60°。
上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中所述背光模块结构10还包括有一设于该增亮膜70周缘前面且可遮蔽该发光二极管30边光与灯位光的遮光片20。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结构技术方案,而相较于现有技术后可知;本实用新型优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7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