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中稀有细胞的分离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241.4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2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晶;沈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邱积权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稀有 细胞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检测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血液中稀有细胞的分离仪。
背景技术
血液稀有细胞分离仪是检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血液中稀有细胞的下一代诊断工具,稀有细胞包括流通在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恶性干细胞和病变的具有特定蛋白质标记的细胞等等。相关的研究证实,病人的血液样本中出现的循环肿瘤细胞数量与病人早期诊断和存活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对病人的血液样本的稀有细胞检测和分析是提高肿瘤疾病早期发现率和个性化治疗的关键。
由于病人血液样本的CTCs数量非常小,使CTC检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种CTC检测方法,CTC比一般胞体大,核浆比例高,胞浆内颗粒物质少,表达特异性抗原,流式细胞仪应用其对光散射和免疫荧光识别的特性,将CTC从总的细胞中分离出来。目前最新流式细胞仪BD FACSAria是流式高速细胞分选的新突破,但其难以克服的缺陷是:瞬时的激光打击仍将给细胞带来损伤,分选活性差;由于光谱间存在的交叉,易混入假阳性的细胞;荧光信号所需的补偿难以调配;往往会出现细胞粘连成团的现象,流出道的堵塞时有发生;分选中断后需重新过滤细胞制备样本,这增加了污染的机率,且细胞活性大大受损。单纯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患者中的CTC的方法仍存争议;另外形态分离方法,从白细胞中分离出的CTCs的数量和密度比较小,同时会留下大量的与CTC形态类似且不足以视为CTC的细胞,如与白细胞一样小的非循环肿瘤细胞。还有免疫检测方法,因CTCs具有高特分离效性,可利用特定的标记物,对目标CTC进行标记,但需要额外增加一个免疫荧光染色筛选步骤。
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更方便和分离效果更好的的仪器从病人血液样本中分离稀有细胞和/或病变的特定蛋白质细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分离效果更好的血液中稀有细胞分离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血液中稀有细胞的分离仪,包括:
一个提供血液样本的存储器;
一个用于抽取血液样本的泵;
包括一个微芯片,微芯片包括具有凹槽的薄片和载玻片,薄片设置在载玻片上形成一个微流体通道;
该微流体通道连接在该存储器与该泵之间,允许该血液样本从存储器流到泵;
多个磁铁位于该载玻片底部,并沿着载玻片的长度形成梯度的磁场分布,载玻片用来采集微芯片捕获的稀有细胞。
该微流体通道的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存储器连通,该微流体通道的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泵连通,第一连接管与微流体通道的夹角为钝角,第二连接管与微流体通道的夹角为钝角。
还包括用于旋转该微流体通道的方向的旋转手臂。
在旋转手臂的驱动下,该微流体通道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和对称翻转位置进行交替。
载玻片上的磁场梯度和强度为可调节的。
微流体通道的横截面为六边形。在保证捕获率的前提下,使捕获到的稀有细胞分布广。
存储器上设置有机械缓冲装置。
薄片和载玻片之间为可分离式连接。方便对已捕获的稀有细胞进行后续分析。
存储器位置高于微芯片的位置50mm~150mm。一方面保证血液样本的流通,另一方面又不至于使微流体通道承受过大的压力。
旋转手臂的旋转中心位于微流体通道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血液样本内放入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抗体,通过免疫反应吸附在目标细胞上,然后将稀有细胞已被标记的血液样本置放到存储器内,泵启动后,血液样本通过微流体通道时,血液样本中的附着有磁性纳米粒子的稀有细胞可以被梯度磁场引导,进而被采集在载玻片上,用于后续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流体通道的出入口示意图;
图3为未吸附于细胞上的纳米颗粒和各种稀有细胞在载玻片上三个不同区域被隔离的示意图;
图4为旋转手臂带动微流体通道进行翻转的示意图;
图5为存储器上的机械缓冲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微芯片与阵列磁铁的示意图;
图7为磁铁加垫片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2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纬钩编机编织机口新型智能吹风除尘装置
- 下一篇:经编机的纬纱传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