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多功能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061.6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6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端典;陈文明;李培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29/00 | 分类号: | B43K29/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尤其是一种太阳能多功能笔。
背景技术
传统的笔,只能用来纸上写字,功能单一,没有充当手机电容笔的功能,也没有充当充电电源的功能,也没有利用太阳能来给蓄电池充电的功能。在野外的活动或者旅行出差途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手机不能随时充电,因此经常出现手机没电的现象,给人们沟通交流带来许多不便。笔作为常用的工具,在野外活动或者旅行出差途中,充当充电电源、电容笔和写字笔等多功能用途是人们不断研究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多功能笔,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笔的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多功能笔,包括笔杆本体,该笔杆本体上装设有太阳能充电装置。
上述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和可卷缩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卷缩机构,该卷缩机构设置于笔杆本体内,该卷缩机构包括旋转轴,该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一侧沿固定连接于该旋转轴上。
上述太阳能充电装置还包括蓄电池、用于控制电流大小和蓄电池充放电的控制主板,该控制主板分别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连接。
上述控制主板连接有充电接口。
上述充电接口设置于笔杆本体顶部,该充电接口的上方配设有可绕轴旋转的用于遮盖该充电接口的盖板。
上述蓄电池为与笔杆本体相适配的柱形蓄电池。
上述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可拉伸的侧边边缘装配有挡杆,该挡杆的端部配设有拉带。
上述笔杆本体还装配有电容笔笔头、装设于该笔杆本体内的笔芯以及可控制笔芯弹出或者隐藏的笔芯切换开关,该笔芯的笔尖可贯穿电容笔笔头伸出地设置。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方法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笔杆本体上装设有太阳能充电装置,使笔可充当充电电源使用,可为人们出行时的手机充电提供充电电源。
2.太阳能多功能笔可充当电容笔、圆珠笔等使用,从而实现笔不同的用途功能。
3.充电接口的上方附设有可旋转的笔帽,避免灰尘进入充电接口。
4.挡杆的端部配设有拉带,方便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拉出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太阳能多功能笔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太阳能充电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太阳能多功能笔,包括笔杆本体1,笔杆本体1上装设有太阳能充电装置13,太阳能充电装置13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可卷缩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的卷缩机构10、蓄电池12、用于控制电流大小和蓄电池12充放电的控制主板11,笔杆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充电接口3,卷缩机构10设置于笔杆本体1内,卷缩机构10包括旋转轴,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一侧沿固定连接于该旋转轴上,控制主板11分别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蓄电池12、充电接口3连接。充电接口3既是手机充电接口也是可对所述蓄电池12进行充电的蓄电池充电接口。充电接口3为手机充电接口,可为人们出行时的手机充电提供充电电源。充电接口3为蓄电池12充电接口,这样就可以利用市电对蓄电池12进行充电,在没有阳光的时候,为蓄电池12提供备用能源。充电接口3的上方配设有可绕轴旋转的用于遮盖充电接3的盖板2,避免灰尘进入充电接口3。蓄电池12为与笔杆本体1相适配的柱形蓄电池,可充分利用笔杆本体1的空间。在无需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对蓄电池12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可启动卷缩机构10,将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卷缩进笔杆本体1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可拉伸的侧边边缘装配有挡杆7,可避免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被卷缩机构10全卷进笔杆本体1中,导致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不能拉出。挡杆7的端部配设有拉带8,方便薄膜太阳能电池板9拉出进行充电。
如图1所示,笔杆本体1还装配有电容笔笔头5、装设于该笔杆本体1内的圆珠笔芯4以及可控制笔芯弹出或者隐藏的笔芯切换开关5,圆珠笔芯4的笔尖可贯穿电容笔笔头5伸出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