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0609.8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3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连华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D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韩富强 |
地址: | 2501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窑窑体 散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泥窑余热发电供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泥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回转水泥窑体积越来越大,不断向外散发大量热量,造成较大浪费。
如图1所示:现有的窑头余热发电系统的蒸气锅炉所用水源需要经过软化、除氧、才能送到蒸气锅炉产生蒸气,产生的蒸气一部分被送至汽轮发电机发电,其余的蒸汽被送至除氧器内,对除氧器内水进行加温,水中的氧气逸出后放空,蒸气锅炉所产生的蒸气不能全部用来发电,也存在很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提供一种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软化水处理装置、窑体吸热盘管、除氧器、蒸气锅炉和汽轮发电机,其中窑体吸热盘管自下而上,沿窑体弯转往复,形成罩状,罩在窑体上,其在窑体竖直截面上的投影呈倒U型,且窑体吸热盘管不接触窑体。如此设计,生产过程中不影响回转窑窑体旋转,不影响正常生产,又可收集回收窑体散发的热量,节能环保,同时缓解了厂区的热岛效应。
作为优化,其还包括换热盘管,该换热盘管设置在一加热水箱内,其两端分别连接窑体吸热盘管和除氧器,所述加热水箱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其中进水管接自来水管网,出水管接生活用水管。如此设计,从窑体吸热盘管出来热水温度在180-200℃左右,温度高,经过换热盘管时,与自来水换热,自来水温被加至80-150℃左右,可以供厂区办公用水、洗浴用水、冬季取暖等。
作为优化,所述软化水处理装置与窑体吸热盘管之间、窑体吸热盘管与换热盘管之间、除氧器与蒸气锅炉之间均设有泵。
作为优化,所述窑体吸热盘管与窑体之间的间距为50-100mm。如此设计,吸热效果好,且拆装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蒸气锅炉至汽轮发电机的蒸气管上还设有一备用蒸气管,该备用蒸气管通入除氧器,并设有一个阀门。如此设计,当窑体吸热盘管出现漏水等故障时,可以通过备用蒸气管为除氧器升温。
本实用新型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科学的优点,蒸气锅炉产生的蒸气全部用来发电,回收电能大幅提高,泰安鲁珠水泥厂,在采用本实用新型之前,窑头余热发电系统每小时可发电3000KW/h,使用本实用新型每小时可发电5000KW/h,还可提供生产、生活及供暖用水,节能环保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窑头余热发电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窑体吸热盘管在S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中:1为软化水处理装置、2为窑体吸热盘管、3为除氧器、4为蒸气锅炉、5为汽轮发电机、6为窑体、7为换热盘管、8为加热水箱、9为进水管、10为出水管、11为泵、12为备用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2所示,本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软化水处理装置1、窑体吸热盘管2、除氧器3、蒸气锅炉4和汽轮发电机5,其中窑体吸热盘管2自下而上,沿窑体6弯转往复,形成罩状,罩在窑体6上,其在窑体6竖直截面S上的投影呈倒U型,如图3所示,且窑体吸热盘管2不接触窑体6。
本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换热盘管7,该换热盘管7设置在一加热水箱8内,其两端分别连接窑体吸热盘管2和除氧器3,所述加热水箱8分别设有进水管9和出水管10,其中进水管9接自来水管网,出水管10接生活用水管。
所述软化水处理装置1与窑体吸热盘管2之间、窑体吸热盘管2与换热盘管7之间、除氧器3与蒸气锅炉4之间均设有泵11。所述窑体吸热盘管2与窑体6之间的间距为50-100mm。
所述蒸气锅炉4至汽轮发电机5的蒸气管上还设有一备用蒸气管12,该备用蒸气管12通入除氧器3,并设有一个阀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回转窑窑体散热回收利用系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连华,未经李连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0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直线加速器的栅控电子枪
- 下一篇:一种温室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