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腔体滤波器及功放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9311.5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8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绍春;童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蚝乡路沙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波器 功放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还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及功放模块。
背景技术
腔体滤波器作为一种频率选择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由于腔体滤波器对信号传递的特殊要求,其各组件之间以及与外部连接件之间相互连接的精准度要求较高。
请参见图1,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腔体滤波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其中还显示了部分与腔体滤波器连接的外部功放板。
如图1所示,该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100、盖板110、连接器外导体120以及连接器内导体130。
简单而言盖板110封盖腔体100。连接器外导体120与盖板110相连接,连接器内导体130设于连接器外导120体内,且连接器内导体130穿过盖板110,与腔体滤波器外部功放板150的信号传递点连接,一般情况下,连接器外导体120和连接器内导体130采用同轴设计,构成信号传递的结构。连接器外导体120进一步设有导电隔离胶124,用于防止信号泄露。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内导体130与功放板150由于制造和装置误差,当内导体130的高度低于装配基准面时,通常会存在间隙h,内导体与功放板连接后会使功放板产生变形,而当内导体130的高度高于装配基准面时,则可能将功放板150顶起同样会使功放板产生变形,不能够保证连接器内导体130与腔体滤波器外部功放板150的信号传递点之间的良好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导体与功放板连接时导致功放板变形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腔体滤波器及功放模块,可以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设于腔体内的谐振杆、盖板以及耦合杆,所述耦合杆穿过所述盖板与外部功放板连接,所述耦合杆与所述外部功放板上的信号传输点连接,所述耦合杆与所述谐振杆形成信号耦合结构,所述谐振杆通过所述耦合杆与所述外部功放板上的信号传输点连接。
所述耦合杆与所述谐振杆形成结构电容。
所述耦合杆插入谐振杆的空腔内,与所述谐振杆的内表面形成结构电容。
所述耦合杆位于所述谐振杆的外部,并与所述谐振杆的外表面形成结构电容。
所述耦合杆与所述外部功放板通过铆接、压接、套接、焊接或螺纹联接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谐振杆与所述腔体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谐振杆与所述腔体一体成型。
一种功放模块,包括腔体滤波器和功放板,包括腔体、设于腔体内的谐振杆、盖板以及耦合杆,所述耦合杆穿过所述盖板与外部功放板连接,所述耦合杆与所述外部功放板上的信号传输点连接,所述耦合杆与所述谐振杆形成信号耦合结构,所述谐振杆通过所述耦合杆与所述外部功放板上的信号传输点连接。
所述耦合杆插入谐振杆的空腔内,与所述谐振杆的内表面形成结构电容。
所述耦合杆位于所述谐振杆的外部,并与所述谐振杆的外表面形成结构电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腔体滤波器针及功放模块对功放板与连接器内导体的连接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可以消除耦合杆与功放板的信号传递点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能够保证耦合杆与腔体滤波器外部功放板的信号传递点之间良好接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腔体滤波器与功放板连接的局部截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腔体滤波器与功放板连接的局部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腔体滤波器与功放板连接的局部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93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屏边缘防误触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卡托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