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木材绑扎活动立柱的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5210.0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6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04 | 分类号: | B63B2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1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木材 绑扎 活动 立柱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木材绑扎活动立柱的底座。
背景技术
木材绑扎立柱装置是运木类散货船的基本装置,在船舶装运木材过程中主要用于挡住木材和绑扎木材,从而防止木材在运输的过程中滑落。在不装载木材时,木材绑扎立柱装置中的立柱可倒卧在甲板平面上,而在需要装载木材时,木材绑扎立柱装置中的立柱才树立起来从而充当绑扎木材的载体。木材绑扎立柱装置中的底座是木材绑扎立柱装置的核心所在,依靠它才能实现立柱的收放,从而达到装卸木材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木材绑扎立柱装置主要由底座本体及与该底座本体铰接的立柱组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木材绑扎立柱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底座常被木屑塞死,清理困难,底座内常有积水使底座下脚锈蚀严重,这样使底座达不到相应的使用年限就需要修理,而且现有的木材绑扎立柱装置中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维护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使用寿命长、便于维护且工作可靠的新型木材绑扎活动立柱的底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木材绑扎活动立柱的底座,包括由垫板、前封板、后封板、及左、右侧板构成大致呈立方体的底座本体,在所述左、右侧板上设有安装立柱的销轴孔,该销轴孔内设有销轴,还设有套合于该销轴的轴套管,该轴套管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前封板具有一个限定立柱旋转角度、使其保持水平状态的上端面,在所述后封板设有清渣孔,所述垫板设有使底座本体内积水流出的缺口。
进一步,在所述前封板上设有与所述缺口连通的流水孔。通过增设流水孔,可加快底座本体内积水的排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销轴端部设有卡槽,所述销轴通过销轴限位装置进行周向定位。
进一步,所述销轴限位装置包括可拆卸安装在左侧板上的第一卡板, 所述第一卡板卡入所述卡槽中从而固定销轴。通过在左侧板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卡板,第一卡板卡入销轴卡槽中从而固定销轴,当需要拆卸销轴进行维护时,仅需拆卸第一卡板,销轴便可从销轴孔中拆卸出来,方便销轴的维护与保养。
进一步,所述销轴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左侧板上且固定支撑第一卡板的第二卡板。通过设有固定支撑第一卡板的第二卡板,可起到对第一卡板加强固定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轴套管上设有注油孔。通过在轴套管上开有注油孔,可方便注油润滑,保护销轴不受腐蚀,同时还可以润滑销轴与轴套管之间的接触面,减少立柱相对于底座本体转动的摩擦阻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在所述左、右侧板与立柱之间设有防磨圈。通过设有防磨圈,可有效的减少立柱相对于底座本体转动的摩擦阻力,同时减少立柱转动时对左、右侧板上油漆的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后封板上设有用于限定立柱旋转角度、使其保持竖直状态的止动板。通过设有止动板,当立柱相对于底座本体转动成竖直状态时,止动板的一端面与立柱相接触,限制立柱继续转动从而保持竖直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左、右侧板设有倒凹形凸筋,所述前封板上端设有长条凸筋。通过设有倒凹形凸筋和长条凸筋,可提高底座本体的强度,使底座本体工作更可靠,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后封板设有清渣孔,可方便清理运送木材的过程中掉入底座的木屑,防止木屑阻塞立柱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且通过在垫板设有使底座本体内积水流出的缺口,可避免底座积水,防止底座锈蚀,从而提高底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中Ⅰ-Ⅰ线的横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中Ⅱ-Ⅱ线的横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沿图2中Ⅲ-Ⅲ线的纵向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图7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52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下一篇:车辆、冷却装置以及冷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