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尘气分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0439.5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6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田(中山)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王楚鸿 |
地址: | 5284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尘器 分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尘气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吸尘器正在逐步走进老百姓的家庭生活以及工作场所。现有的吸尘器由于在结构上设计得不够合理,排气量小,因此吸尘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尘气分离效果好、吸尘快的吸尘器尘气分离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尘器的尘气分离结构,包括有用于吸进垃圾并实现尘气分离的杯体,以及用于排出分离后气体的端盖,杯体上设有进风口,端盖上设有排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包括有与进风口连通并可在其内形成旋风的内杯,以及其高度高于内杯、并与内杯壁共同形成集尘空间的外杯,所述端盖扣装在外杯上,外杯上、所述排风口下方设有向下延伸至内杯中的过滤罩,过滤罩呈柱状,过滤罩的周面上设有若干用于进气的小孔,在过滤罩底壁上设有其口径比过滤罩底部端径略小的开孔。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内杯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进一步设计,所述排风口和过滤罩之间设有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内杯是上宽下窄的漏斗形状,外杯内壁与内杯外壁之间就形成开口比内腔小的集尘室,过滤罩的底壁设有开孔,在工作时,部分气流在旋转的同时会向漩涡的中心收拢,排气流量大,排气更快,剩余的气流会分散从过滤罩周面上的滤孔进入过滤罩内,质量和密度较大的灰尘在离心分离的作用下与空气分离出来,不会与气流一起被吸入滤孔,而是散落到集尘室内,由于集尘室的开口较小,已经落入到集尘室的灰尘不会受到上面气流的影响而再次被带起,最终排出的空气几乎没有灰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盖的剖面结构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吸尘器的尘气分离结构,包括有用于吸进垃圾并实现尘气分离的杯体1,以及用于排出分离后气体的端盖2,杯体1上设有进风口7,端盖2上设有排风口8,杯体1包括有与进风口7连通并可在其内形成旋风的内杯3,以及其高度高于内杯、并与内杯壁共同形成集尘空间10的外杯4,所述端盖2扣装在外杯4上,外杯4上、所述排风口8下方设有向下延伸至内杯3中的过滤罩5,过滤罩5呈柱状,过滤罩5的周面上设有若干用于进气的虑孔,在过滤罩5底壁上设有其口径比过滤罩底部端径略小的开孔6。
进一步设计,内杯3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进一步设计,排风口8和过滤罩5之间设有过滤装置9,过滤装置可以是海绵,也可以其它可以起过滤作用的材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田(中山)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小田(中山)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0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