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级漩涡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0098.1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友;程绪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长江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3 | 分类号: | F04D29/043;F04D2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漩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涉及一种单级旋涡泵。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市场上的漩涡泵,其扬程受到叶轮直径和转述的限制,一旦增加扬程必将使泵轴功率加大,增加了泵轴的负荷,同时泵轴采用填料涵来进行液体密封,这种填料涵的密封性能较差,增加了故障率,再加上结构复杂,提高了维修难度,使得泵的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了水泵工作负荷、提高泵体密封性的旋涡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单级旋涡泵,包括泵体,所述的泵体设有一泵轴,泵轴一端位于泵腔内,所述泵轴与泵体的连接处设有机械密封,泵腔内设有双隔板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泵体,包括上泵壳、下泵壳和叶轮,所述的上泵壳和下泵壳通过卡箍相连接,所述的下泵壳设有一连接孔,所述泵轴一端穿过连接孔,所述叶轮通过叶轮螺母安装在泵轴该端,位于泵腔内。
优选的,所述的双隔板为上隔板和下隔板,分别位于叶轮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上泵壳和下泵壳的同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进口接管和出口接管。
优选的,所述的泵轴穿过一轴承体,所述轴承体与下泵壳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泵轴与轴承体之间设有轴承,位于轴承体的两端,所述的轴承外侧设有轴承压盖,所述的轴承压盖内侧设有骨架油封。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泵的叶轮部分采用了双隔板设计,上、下泵壳通透无障隘壳,改进了泵的模型,开发出高效能的漩涡泵,上、下泵壳卡箍式结构设计,缩短了泵轴的长度,有效控制了径向力和轴向力增大,从而有效控制了轴功率增大,降低了水泵工作负荷,改进了机封 部分设计为无轴套,增设双端面机械密封,利用漩涡叶轮平衡水压力,对机封进行自冲洗,将泵轴承体单独设计制造,两端骨架油封密封,卡箍式结构设计结构更紧凑,更简洁、更适合快捷维修与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泵壳、2--进口接管、3--上隔板、4--叶轮、5--卡箍、6--下隔板、7--机械密封、8--出口接管、9---下泵壳、10--骨架油封、11--轴承、12--轴承体、13--轴承压盖、14--泵轴、15--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级旋涡泵的实施方式:该单级旋涡泵,包括泵体15,在泵体15设有一泵轴14,泵轴14一端位于泵腔内,泵轴14与泵体15的连接处设有机械密封7,泵腔内设有双隔板结构,该泵体,包括上泵壳1、下泵壳9和叶轮4,上泵壳1和下泵壳9通过卡箍5相连接,下泵壳9设有一连接孔,泵轴14一端穿过连接孔,叶轮4通过叶轮螺母安装在泵轴14该端,位于泵腔内,该双隔板结构分上隔板3和下隔板6,分别位于叶轮4两侧,在上泵壳1和下泵壳9的同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进口接管2和出口接管8,泵轴14穿过一轴承体12,所述轴承体12与下泵壳9相连接,泵轴14与轴承体12之间设有轴承11,位于轴承体12的两端,轴承11外侧设有轴承压盖13,轴承压盖13内侧设有骨架油封10。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单级旋涡泵降低了水泵工作负荷、提高了泵的密封性,泵体结构紧凑,简洁、适合快捷维修与保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长江泵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长江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0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