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插槽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7625.3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3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添庆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73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插槽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插槽连接器。
背景技术
插槽连接器是用于方便外部子板与主板连接的部件,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提升电子产品的功能性和使用性。插槽连接器主要包括有本体及端子,本体设有插槽,端子收容于插槽内,端子的接触部凸设在插槽的相对侧壁上,用于电性连接所插入插槽内的子板。现有技术中,端子的接触部以S形构造,延伸的高度较高,本体需要提供足够的组装空间,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插槽连接器的本体趋向于小型化,高度有所降低,这时组装传统的端子,则会出现固定位与接触部距离较小,力臂短,弹性不足,使用过程易发生折断,影响插槽连接器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插槽连接器,提升端子插拔性能,延长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改良的插槽连接器,包括有本体,本体上设有插槽,插槽内收容有若干端子,端子的接触部凸设在插槽的相对侧上,用于电性连接所插入插槽内的子板,所述端子的接触部是由端子顶端的回折段向外弯曲形成。
所述端子的顶端插入本体上的避空位中,避空位位于插槽侧方,且避空位与插槽之间有隔墙分隔,接触部由隔墙的下端凸出到插槽内。
所述端子之与回折段相对的一侧边平直靠贴在本体内部相应侧壁上,端子的固定部设置在该侧边上,固定部与本体内部相应侧壁靠贴卡制。
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呈扩弧形,具有低于接触部顶部的回弯脚。
本实用新型优化端子接触部的构造,不仅满足了本体小型化的组装要求,同时还获得较大力臂,使端子插拔性能提高,弹性足,提升了接触部的插接使用性能,不易断裂,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制作容易,投资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插槽连接器,包括有本体1,本体1为长条形,本体1上设有插槽11,插槽11内收容有若干端子2,端子2的接触部21凸设在插槽11的相对侧上,用于电性连接所插入插槽11内的子板,所述端子2的接触部21是由端子顶端的回折段22向外弯曲形成,接触部21呈扩弧形,具有低于接触部21顶部的回弯脚211,回弯脚211具有增加接触部21的结构性和抗变形的作用。接触部21是由端子顶端的回折段22向外弯曲形成,高度上有所降低,满足了本体1小型化的组装要求,回折段22具有延长接触部21的弹性支点的作用。所述端子2的顶端插入本体1上的避空位12中,避空位12位于插槽11侧方,且避空位12与插槽11之间有隔墙13分隔,接触部21由隔墙13的下端凸出到插槽11内。避空位12提供接触部21弹性插接时端子顶端的避开空间,隔墙13的下端给予接触部21弹性凸出的定位,使插槽11内若干端子2的接触部21外凸的高度一致,平齐度好,插接性良好。
图1、2、4所示,所述端子2之与回折段22相对的一侧边平直靠贴在本体1内部相应侧壁上,端子2的固定部23设置在该侧边上,固定部23与本体1内部相应侧壁靠贴卡制。该结构使端子2与本体1连接牢固,且使固定部23与接触部21相对拉长,获得较大的力臂,弹性好。端子2之与回折段22相对的一侧边平直靠贴在本体1内部相应侧壁上,具有良好地支撑作用,稳定性好,不易松动或走位,由此提升接触部21插接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端子2通过料带一体冲制,整体结构性好,信号传输稳定、真实;接触部21由端子顶端的回折段22向外弯曲构造,满足了本体小型化的组装要求,同时还获得较大力臂,使端子插拔性能提高,弹性足,提升了接触部的插接使用性能,不易断裂,延长使用寿命,其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制作容易,投资成本低。
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添庆,未经蔡添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7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酰基磺酰胺凋亡促进剂
- 下一篇:电机的冷却剂排放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