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2848.0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6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涂明煌;李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4 | 分类号: | B60R13/04;B60R13/00;B60K20/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950 广东省东莞市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泡面 塑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
背景技术
结合线(welding line)也叫熔接线,就是塑胶产品在注塑过程中,熔胶经浇口注入后在模具中某个位置有两股或多股的熔胶流体汇合所形成的线。
现有的汽车配件多为塑胶产品,如汽车排档框、车门饰条等,它们是汽车上的重要功能件与装饰件。注塑加工时,在进胶的过程中如果产品的面积较大,溶胶流道较长,溶胶流通的时间就会比较久,因此流通的溶胶会逐渐冷却,最终导致在结合线位置的表面产生泡面,即塑胶产品的表面鼓起而内部有中空的现象,直接影响产品外观,产品合格率低。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成型机调整进胶压力和射速,来避免泡面的产生。然而,当射速过大,压力增强,溶胶的温度就会上升,导致结合线的位置会烧焦,情况不佳;当射速过小,压力减小,不能解决泡面的问题,产品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能有效避免产品表面产生泡面,结构简单且产品合格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包括沿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浇口、塑胶本体区域和结合线区域,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
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的1/3-2/3。
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的1/2。
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背面呈弧形。
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结合线位置的厚度最小。
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与所述结合线区域垂直设置。
以上的,所述塑胶件设置有若干加强肋。
其中,所述若干加强肋与所述塑胶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线区域的厚度小于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即在结合线区域的位置减胶,这样就能缩短溶胶的流通时间,从而有效防止溶胶流道在接近结合线区域的位置由于冷却而导致产品表面产生泡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且产品合格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0——塑胶本体区域
11——结合线区域
12——浇口
13——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包括沿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浇口12、塑胶本体区域10和结合线区域11,所述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小于所述塑胶本体区域10的厚度。
在注塑加工时,熔胶从浇口12向四周流动,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小于塑胶本体区域10的厚度,则产品的厚度从塑胶件本体区域10向结合线区域11的位置逐渐减小,即在结合线区域11的位置减胶,这样就能缩短溶胶的流通时间,从而有效防止溶胶流道在接近结合线区域11的位置由于冷却而导致产品表面产生泡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且产品合格率高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10的厚度的1/3-2/3。优选地,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10的厚度的1/2,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大小适中,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产品表面产生泡面现象,产品合格率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结合线区域11的结构强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结合线区域11的背面呈弧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有利于在结合线区域11实现减胶,从而避免产品表面产生泡面。
本实施例的结合线区域11的结合线位置的厚度最小,结合线位置的厚度最小,则结合线位置的溶胶进胶量最少,有效避免在结合线位置产生泡面现象,产品合格率高。
本实施例的结合线区域11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与所述结合线区域11垂直设置。在结合线区域11的外侧边缘设置加强筋,使加强筋与结合线互相垂直,有效分散了结合线上的应力集中点,提高了结合线区域11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塑胶件在结合线区域11发生变形甚至断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2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胶表面无气痕的塑胶件
- 下一篇:一种夹脚结构改良的汽车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