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准磁单极子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1368.2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9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崔立晨;崔学晨;崔实;崔宇;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实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H01F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单极子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准磁单极子模型,属于物理学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微观世界物理学家们一直在探寻磁单极子而不懈努力,但至今未果。而在宏观世界中人们根据磁单极子的特性进行模拟,设计出多种模型。如2010年12月1日授权公告的中国专利“磁单极子”(CN201663026U),它“是一个由永磁牙体组装而成的外表是一个磁极,内部又包裹另一个磁极模拟的磁单极子。”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一定形状的外周显示一个磁极的磁体。严格地说,按照这种结构和组装工艺,这种单极磁体的外表面均可测出的杂散异极磁场存在,其外表面的磁场是不均匀的,尤其在各部分组装的接缝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准磁单极子模型,以最少磁组合体组装并在其内外表面设置均磁导磁材料的结构,以及变磁轴充磁方向的工艺,制作出严格意义的且能实用的磁单极子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准磁单极子模型,经变磁轴取向压制成型并烧结、充磁后制成空心半球永磁体,由两个空心半球永磁体对接组合形成空心球永磁体,在空心球永磁体的内、外表面均设置高导磁材料,所述空心半球永磁体的半球体底的外缘倒圆角,在倒圆角处做变磁轴充磁,并在倒圆角处形成的凹陷填充非导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仅有两个磁组合体组装而成,最大限度减少组合缝隙,从而使球体外表面产生杂散异极磁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由于对空心半球永磁体的半球体底的外缘倒圆角,并在倒圆角处做变磁轴充磁方向取向,使两个空心半球永磁体的结合面的杂散磁场向内收敛,使球的外表面不显示异性磁极;由于在空心球永磁体的内外表面均设置高导磁材料,使得球体外周单极磁性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制作直径为1000mm—3mm之间的准磁单极子模型,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剖面图,图2为空心半球永磁体的剖面图,图3为两个空心半球永磁体对接组合后的剖面图。图中,1——永磁体,2a、2b——高导磁材料,3——倒圆角, G——中心放射充磁取向,G’—— 变磁轴充磁取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准磁单极子模型由两个空心半球永磁体1对接组合而成,在其内、外表面均设置高导磁材料层2 a、2 b 。本实施例的空心半球永磁体1的半径为6mm,其内表面的高导磁材料层2 a为一整体空心球,一般地说,当空心半球永磁体1的半径较小时,如小于3mm时,其内表面的高导磁材料应为实心球体。空心半球永磁体1的制作是,经变磁轴取向压制成型(全过程绝氧,高纯氩气环境下进行),烧结、时效,机械整形等工序后放入变磁轴磁场和辅助磁极的充磁机中充磁。空心半球永磁体1的半球体底的外缘做倒圆角3,并对倒圆角3处做变磁轴充磁方向取向,在倒圆角3处形成的凹陷填充非导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实,未经崔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13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多相流体密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多管式最小混相压力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