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刺造瘘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97879.1 | 申请日: | 2012-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1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贾全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全安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造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造瘘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膀胱穿刺造瘘、肾穿刺造瘘已成为治疗膀胱尿潴留及肾积水的常用方法。现有技术中的肾造瘘的方法多采用穿刺鞘管内置式植入,通过穿刺针植入导丝再通过筋膜扩张后放入鞘管内置式植入。存在植入的长度不易控制,需要缝扎固定,导管植入不到位,甚至严重副损伤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造瘘器,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使用范围广,可用于膀胱造瘘、肾造瘘、胸腔穿刺引流、腹腔穿刺引流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穿刺造瘘器,包括穿刺针,造瘘管,导丝,所述造瘘管包括引流接口、管头端部,所述造瘘管设有气囊通道、引流通道,所述管头端部设有侧孔,管头端部安装有气囊。
所述管头端部设有两个侧孔,所述两个侧孔用于引流,侧孔连通引流通道,侧孔下方安装有气囊,气囊连通气囊通道。
所述气囊通道较引流通道短。
所述引流接口设有螺纹丝口。
所述穿刺针包括针鞘、针芯,所述针鞘端部外侧设有螺纹丝。
所述针鞘端部设有与注射器接口配合的凹槽。
所述造瘘管管壁间隔等距离设有标记。
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造瘘器,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有效避免副损伤,制造成本低,使用广泛。
针鞘端部设有与注射器接口配合的凹槽,方便与注射器对接,方便冲洗。
针鞘端部外侧设有螺纹丝,引流接口设有螺纹丝口,可以使造瘘管与引流接口旋紧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造瘘器的造瘘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造瘘器的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造瘘器的导丝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造瘘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穿刺造瘘器,包括穿刺针1,造瘘管2,导丝3,所述造瘘管2包括引流接口4、管头端部,所述造瘘管2设有气囊通道5、引流通道6,所述管头端部设有侧孔7,管头端部安装有气囊8。所述管头端部设有两个侧孔7,所述两个侧孔7用于引流,侧孔7连通引流通道6,侧孔7下方安装有气囊8,气囊8连通气囊通道5。所述气囊通道5较引流通道6短。所述引流接口4设有螺纹丝口。所述穿刺针1包括针鞘1-1、针芯1-2,所述针鞘1-1端部外侧设有螺纹丝。所述针鞘1-1端部设有与注射器接口配合的凹槽9。所述造瘘管2管壁间隔等距离设有标记。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穿刺造瘘器,包括穿刺针1,造瘘管2,导丝3,气囊8、气囊腔、气囊活瓣,气囊阀10。造瘘管2由硅胶材料制作,有两个通道:引流通道6和气囊通道5。内为引流通道6,外为气囊通道5。气囊通道5短于引流同道6。
所述造瘘管2包括引流接口4、管头端部。管头端部设有两个相对的侧孔7,用于引流。侧孔7可用于通过穿刺针1的针芯1-2及导丝3,气囊8位于侧孔7的下方。管头端部下方安装气囊8。注水膨胀后固定造瘘管2。
所述造瘘管2直径3mm、长度20cm,管壁每间隔1cm标记,5cm、10cm加粗标记以示区分,引流通道6在管头端部与侧孔7相通,在尾部可接引流袋。气囊通道5在管头端部与气囊8相通,尾部与气囊活瓣相连。
管头端部设有两个相对的侧孔7,管头端部可通过针芯1-2及导丝3,气囊8位于侧孔7的远侧,气囊8连通气囊通道5与尾部的气囊活瓣相连。气囊8为膨胀式,起固定作用。
穿刺针1由不锈钢制造,分针鞘1-1和针芯1-2,针鞘1-1外径为1.5mm,内径为1mm,针芯1-2呈三棱锥形。穿刺针1可插入造瘘管2的引流通道6,针尖露出造瘘管2顶端1-1.5mm。针鞘1-1抵住造瘘管2的头部前进。导丝3由金属丝制成,有一定韧性,导丝3的一端成半弧形,柔软,导丝3可插入针鞘1-1。
使用时先用穿刺针1置于造瘘管2的内腔,穿刺肾脏成功后抽出针芯1-2,见尿液流出,插入导丝3,导丝柔软的一端卷曲在肾盂内约5cm,再向内推送针鞘1-1及造瘘管3cm,抽出针鞘1-1及导丝3,气囊8注水3-5ml扩张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全安,未经贾全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7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