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随动天线安装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7556.2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7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友援;牟伟;谌启伟;高频;张辉;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18 | 分类号: | H01Q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李爱英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动天线安装座,具体涉及一种海洋平台及海洋监测设备用随动天线座。
背景技术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各工业强国纷纷将眼光转向宽广的海洋,因此,研发新型海洋平台及配套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正成为各工业强国新的投资热点。而海洋平台及配套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需要与岸站控制中心及时通信,交换信息,为保障在风浪急剧变幻的情况下,海洋平台与岸站控制中心保持通信畅通,海洋平台上的通信天线需始终与海平面保持水平,因此需要一种纯机械、无需闭环控制、无需供电的随动天线安装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海洋平台及配套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通信用的随动天线安装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随动天线安装座,包括:底座、滚珠、下半球座、配重、压板、上半球座、防污毡、空心球体、天线基座。
其中,底座为半球形,半球形的开口部位水平向外延伸出连接面;底座内壁开有容纳滚珠的球形槽;
下半球座为半球壳形,半球壳形的开口部位水平向外延伸出连接面;在下半球座上开有与球形槽对应的通孔,下半球座套装在底座中,通过下半球座与底座的配合将滚珠限位在通孔和球形槽内;
上半球座为带有水平连接面的球形环,上半球座与下半球座通过水平连接面配合,将空心球体限位在上半球座与下半球座形成的空腔中,空心球体外表面与滚珠滚动配合;
压板固定在底座边缘的水平连接面上,将上半球座与下半球座固定在压板和底座中;
防污毡固定在上半球座上沿,与空心球体表面贴合,将空心球体与上半球座之间的配合间隙封闭;
优选滚珠在底座内表面均匀设置;具体地,底座内表面底端设有1颗滚珠,底座内表面两个不同高度的圆周截面上分别均布6颗和8颗滚珠。
空心球体内部下方固定安装配重,确保天线基座的上表面始终与水平面保持平行,优选所述配重为铅块;
天线基座固定安装在空心球体上,优选天线基座为空心柱状结构。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根据陀螺原理,提出一种纯机械、无需闭环控制、无需供电的随动天线安装座;所述随动天线安装座在空心球体内部下方安装配重,通过空心球体与滚珠的配合运动,使得天线安装座在随平台运动时,空心球体具有较大的恢复力矩,确保天线基座的上表面始终与水平面保持平行,使装载其上的通信天线能始终与海平面保持垂直状态,调节范围为90°锥角。
2.通过在上半球座上沿固定防污毡,将空心球体与上半球座之间的配合间隙封闭,防止上浪时,海水中的污物进入空心球体和上下球座之间的空腔,影响滚珠灵活转动。
3.通过在底座内表面均匀设置滚珠,保证空心球体与底座相对运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随动天线安装座的剖面图。
其中,1-底座、2-滚珠、3-下半球座、4-配重、5-压板、6-上半球座、7-防污毡、8-空心球体、9-天线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随动天线安装座的装配结构,所述随动天线安装座包括:底座1、滚珠2、下半球座3、配重4、压板5、上半球座6、防污毡7、空心球体8、天线基座9。
其中,底座1为半球形,半球形的开口部位水平向外延伸出连接面;底座1内壁开有容纳滚珠2的球形槽;
下半球座3为半球壳形,半球壳形的开口部位水平向外延伸出连接面;在下半球座3上开有与球形槽对应的通孔,下半球座3套装在底座1中,通过下半球座3与底座1的配合将滚珠2限位在通孔和球形槽内;
上半球座6为带有水平连接面的球形环,上半球座6与下半球座3通过水平连接面配合,将空心球体8限位在上半球座6与下半球座3形成的空腔中,空心球体8外表面与滚珠2滚动配合;
压板5固定在底座1边缘的水平连接面上,将上半球座6与下半球座3固定在压板5和底座1中;
防污毡7固定在上半球座6上沿,与空心球体8表面贴合,将空心球体8与上半球座6之间的配合间隙封闭;作用为防止上浪时,海水中的污物进入空心球体8和上下球座之间的空腔,影响滚珠2灵活转动;
空心球体8内部下方固定安装配重4,使得安装座在随着平台运动时,空心球体8由于有较大的恢复力矩,确保天线基座9的上表面始终与水平面保持平行,所述配重4为铅块;
滚珠2在底座1内表面均匀设置;具体地,底座1内表面底端设有1颗滚珠,底座1内表面两个不同高度的圆周截面上分别均布6颗和8颗滚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75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