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机故障的诊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673.7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6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辛宏;朱天寿;曾亚勤;甘庆明;杨瑞;李明;张磊;李明江;杨海涛;韩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朱雅男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故障 诊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机故障的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石油开采过程中,抽油机采油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运行状况是否为故障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油田的产量,如果对运行中的故障状况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抽油机的故障状况进行诊断。
现有技术一提供的抽油机故障的诊断系统中,采用人工巡视的方式进行,在巡视过程中,通过人工经验对抽油机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初判,然后再进一步核实确定抽油机的故障;现有技术二提供的抽油机故障的诊断系统中,对抽油机的驱动电机、减速器、曲柄旋转角度、游梁上下位移、抽油杆载荷和井口的原有温度及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各种参数与该种参数的经验值和基于该种参数的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故障的诊断。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一通过人工巡视的方式,并结合人工经验对抽油机故障进行诊断,导致效率低、可靠性差、不能做到实时检测,从而远远不能适应油田生产发展的需要;由于现有技术二通过对抽油机和井口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各种参数的经验值和基于各种参数的理论计算值来对抽油机故障进行诊断,导致故障诊断系统诊断的不够全面,准确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油机故障的诊断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抽油机故障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系统包括:电能测试模块,诊断模块;所述电能测试模块与所述诊断模块连接;
所述电能测试模块对所述抽油机的驱动电机进行电能测试,得到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数据,将所述功率数据发送到所述诊断模块;
所述诊断模块接收所述电能测试模块发送的功率数据,根据小波函数对所述功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抽油机的信号,根据所述信号对抽油机进行故障诊断,得到诊断结果。
优选地,所述电能测试模块包括:采集单元,计算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采集单元与所述计算单元连接,所述计算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采集单元对所述抽油机的驱动电机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集,得到所述驱动电机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将所述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发送到所述计算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接收所述采集单元发送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根据所述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计算得到功率数据,将所述功率数据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计算单元发送的功率数据,将所述功率数据发送到所述诊断模块。
优选地,所述采集单元为电子器件;所述计算单元为电能计算芯片。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时钟子单元,控制子单元,通讯子单元;所述时钟子单元与所述控制子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子单元分别与所述计算单元,所述通讯子单元连接,所述通讯子单元与所述诊断模块连接;
所述时钟子单元产生接收间隔时间参数,将所述接收间隔时间参数发送到所述控制子单元;
所述控制子单元接收所述时钟子单元发送的接收间隔时间参数,根据所述接收间隔时间参数接收所述计算单元发送的功率数据,将所述功率数据发送到所述通讯子单元;
所述通讯子单元,接收所述控制子单元发送的功率数据,将所述功率数据发送到所述诊断模块。
优选地,所述控制子单元与所述通讯子单元通过RS485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时钟子单元为时钟芯片;所述控制子单元为单片机;所说通讯子单元为发射芯片。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存储子单元;所述存储子单元与所述控制子单元连接;
存储子单元存储所述控制子单元发送的功率数据。
优选地,所述存储子单元为非易失性记忆半导体。
优选地,所述电能测试模块与所述诊断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优选地,所述诊断模块为计算机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根据小波函数对抽油机的驱动电机的功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抽油机的各种频率的信号,每种频率信号代表抽油机各组成部分的运行状态曲线,根据各种频率信号对抽油机的 故障状况进行诊断,从而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扩大了故障诊断的检测范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6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质酸的杂化协同复合物
- 下一篇:气凝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