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用液冷型换热管支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615.4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6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白剑;张亚明;徐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用 液冷型换 热管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用液冷型换热管支撑板,属于承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支撑板结构非常简单,一般为具有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的实心板,通常情况下,换热器中的折流板即可满足支撑要求而无需另外加设支撑板。然而,当换热器内运行环境为高温状态时,普通支撑板容易受高温影响而发生变形,这就需要选用耐高温材料。但是,在环境温度超过900摄氏度的情况下,鲜有材料可以满足要求,且满足要求的材料价格必然非常昂贵。申请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必须改进支撑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换热器用液冷型换热管支撑板,可通入冷却液带走支撑板热量,保证支撑板的实际使用温度低于其材料的温度许用上限,防止支撑板变形。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换热器用液冷型换热管支撑板,包括具有若干换热管穿孔的支撑板主体,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主体的一端具有进液口、另一端具有出液口;所述支撑板主体内部具有与进液口、出液口分别连通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各换热管穿孔处设有将冷却液通道与外界隔离的隔挡件。
安装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换热器内,换热管穿设其中;使用时,将冷却液经进液口通入冷却液通道,然后经出液口排出,从而带走支撑板的热量。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后,可通入冷却液带走支撑板热量,保证支撑板的实际使用温度低于其材料的温度许用上限,防止支撑板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5与换热管配合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用液冷型换热管支撑板基本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具有若干换热管穿孔6的支撑板主体1,支撑板主体1的一端具有进液口2、另一端具有出液口3;支撑板主体1内部具有与进液口2、出液口3分别连通的冷却液通道4;各换热管穿孔6处设有将冷却液通道4与外界隔离的隔挡件5。具体而言,支撑板主体1包括两端分别设有挡板1-2的中空壳体1-1,壳体1-1中部设有隔板1-3,冷却液通道4形成于壳体1-1内壁与隔板1-3之间;隔挡件5为贯穿壳体1-1及隔板1-3的套管。
安装时,将支撑板主体1置于换热器内,换热管7穿设于套管隔挡件5中,并通过控制换热管7与套管隔挡件5的间隙,保证支撑板主体1对换热管7的支撑作用;使用时,将冷却液经进液口2通入冷却液通道4,然后经出液口3排出,从而带走支撑板主体1的热量。
应用案例:设备参数如下:
a)换热器内高温介质:高温空气。
b)支撑板主体内冷却液:自来水,设计压力:1.2MPa。
c)支撑板主体的壳体材质:S30408,厚度10mm,中间隔板材质:S30408,厚度30mm。
d)支撑板冷却液进口流速:6m/s。
使用时,支撑板温度远低于其材质的许用温度上限。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亮度的弓箭瞄准器
- 下一篇:多功能长短不一散热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