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型钢的加工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5562.4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5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灵;颜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慧灵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加工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型钢的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型钢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集装箱等领域(尤其是用于集装箱制造的底横梁、底侧梁、顶侧梁的用量很大),其在每年用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对型钢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环保、节约能源、工艺简单等。
现有的钢型材的加工生产线,主要有两种。
采用加工方法1时,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钢板(平板),打砂、喷漆(底漆)、宽度剪切、罗拉成型。该加工生产线效率低,用工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且钢板下料时要放余量以及油漆喷漆产生漆污,材料浪费严重。
采用加工生产线2时,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带钢卷开卷、罗拉成型、打砂、切断、喷漆、烘干、堆垛。该方法相对于前述加工流水线1采用方法,效率有很大提高,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工人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但是,成型后打砂、喷漆(因为已罗拉成型,无法用滚涂方法进行油漆施工,只能用喷漆工艺)的覆盖比较困难,为了满足打砂和喷漆的质量,必须要增加打砂用的抛头数量和喷漆的喷枪,从而造成能源及油漆的浪费。尤其是油漆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为了处理浪费的油漆,需要增加漆污处理设备,从而增加了投资,也增加了日常维护和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加工生产线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约成本、环保的加工型钢的生产线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钢的加工生产线,包括开卷机、校平机、打砂机、滚涂机、烘房,罗拉机,剪切机,堆垛台,其特征在于:开卷机、校平机、打砂机、滚涂机、烘房,罗拉机,剪切机,堆垛台依次放置,所述开卷机和校平机之间设置夹送辊, 所述打砂机上设有抛丸机,所述打砂机和校平机之间及所述剪切机和堆垛台之间各设置一套输送辊 ,所述滚涂机及烘房前后各设置一套S型涨紧辊。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滚涂机为单面滚涂机或双面滚涂机。
本实用新型中型钢的加工生产线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建筑及集装箱制造等领域中。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钢带是平板状态下打砂的,所以比较容易覆盖,从而可减少打砂的抛头数量,一般可减少40%以上的抛头,这就减少了设备的投入,减少了设备运营时的能耗,也减轻了除尘的压力。同时,由于工件是在平板状态进行油漆施工,所以可以用滚涂的方法,而油漆滚涂可基本不用稀释剂,油漆基本没有浪费,一般油漆用稀释剂的用量比喷漆方法可减少80%以上,油漆的用量比喷漆方法可减少40%左右,同时由于没有漆污产生,也就不要漆污处理设备。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设备投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滚涂机为双面滚涂机时的加工流水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滚涂机为面滚涂机时的加工流水线示意图。
图中标号:1、开卷机;2、校平机;3、打砂机;4、滚涂机;5、烘房;6、罗拉机;7、剪切机;8、堆垛台。9、夹送辊;10、抛丸机;11、输送辊;12、S型涨紧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滚涂机为双面滚涂机时的加工流水线示意图;
如图2所示是滚涂机为面滚涂机时的加工流水线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生产线,包括开卷机1、校平机2、打砂机3、滚涂机4、烘房5,罗拉机6,剪切机7,堆垛台8,依次放置,开卷机1和校平机2之间设置夹送辊9,带钢卷经开卷机1开卷后,经夹送辊送9进校平机2。
打砂机上设有抛丸机10,抛丸机10对钢带的上下面进行打砂处理,以去除钢带表面的氧化皮,提高钢带表面粗糙度(有利提供油漆附着力和提高表面强度)。
所述打砂机3和校平机2之间之间设置一套输送辊11,带钢校平后,由输送辊11带动进入打砂机3。
由于油漆辊涂时,钢带需要是在涨紧状态,故在滚涂机4和烘房5前后各设置一套S型涨紧辊12,用于把钢带拉紧。经打砂后的钢带进入S型涨紧辊12,在前后S型涨紧辊12的作用下,通过滚涂机4和烘房5,完成油漆滚涂和烘干,再进入罗拉机6罗拉成型(通过改变罗拉模具可获得不同形状的型钢),成型后的型钢经长度剪切,可获得不同长度的产品。经长度剪切后的型材由带动力的输送辊11送至堆垛台。整线钢带的输送动力主要来自校平机2、二套S型涨紧辊12及罗拉机6的动力,经长度剪切后的型材由带动力的输送辊12送至堆垛台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慧灵,未经朱慧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5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船舶消防控制系统
- 下一篇:低碳高性能混凝土辅助胶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