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调整间隙的剪板机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5022.6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3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宝钢井昌钢材配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3/00 | 分类号: | B23D33/00;B23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齐苏平;马娟娟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整 间隙 板机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板机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夹持抽送卷材的自动调整间隙的剪板机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剪板机辅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两端的左支架11与右支架12,左支架11的内端中部分别设有了上连接孔13、下连接孔14,右支架12内端中部的连接有上组刀柱15、下组刀柱16,上组刀柱15、下组刀柱16的左端分别与左支架11内端的上连接孔13、下连接孔14对应连接,在上组刀柱15、下组刀柱16的中部分别套接有多个上隔圈17、下隔圈18,上隔圈17与下隔圈18的材质均是钢材,硬质,在将金属卷材插入上隔圈17与下隔圈18中间的间隙时,需要调整上组刀柱15与下组刀柱16之间的距离,以保持合适的上隔圈17与下隔圈18中间的间隙,间隙过大,无法将金属卷材吸入,间隙过小,会在金属卷材上留下印迹,影响加工产品的品质。这样的设置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自动调整间隙的剪板机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调整间隙的剪板机辅助装置,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两端的左支架与右支架,左支架的内端中部分别设有了上连接孔、下连接孔,右支架内端中部连接有上组刀柱、下组刀柱,上组刀柱、下组刀柱的左端分别与左支架内端的上连接孔、下连接孔对应连接,在上组刀柱、下组刀柱的中部分别套接有多个上组刀隔圈、下组刀 隔圈,上组刀隔圈与下组刀隔圈均包括内圈与外圈,内圈的外圆周面与外圈的内圆周连接。
内圈的材质包括钢,铁或铜。
外圈为弹性圈,外圈的材质包括橡胶或塑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结构新颖,将原来的单质组刀隔圈创造性地设置为双材质,在原来的硬材质圆周面上增加一圈软质弹性圆环,使得上、下两组组刀隔圈之间的间隙能随的所夹持的金属卷材的厚度做自动调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剪板机辅助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调整间隙的剪板机辅助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调整间隙的剪板机辅助装置的上组刀隔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自动调整间隙的剪板机辅助装置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刀隔圈,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两端的左支架11与右支架12,左支架11的内端中部分别设有了上连接孔13、下连接孔14,右支架12内端中部连接有上组刀柱15、下组刀柱16,上组刀柱15、下组刀柱16的左端分别与左支架11内端的上连接孔13、下连接孔14对应连接,在上组刀柱15、下组刀柱16的中部分别套接有多个上组刀隔圈2、下组刀隔圈3,上组刀隔圈2与下组刀隔圈3的结构相同,现以上组刀隔圈2为例进行说明,上组刀隔圈2包括内圈21与外圈23,内圈21的外圆周面与外圈23的内圆周连接。内圈21的材质包括钢,铁或铜。外圈23为弹性圈,外圈23的材 质包括橡胶或塑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的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宝钢井昌钢材配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宝钢井昌钢材配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5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色母粒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真空管支撑卡投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