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钱夹式纸巾包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1531.1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7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廖作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作灵 |
主分类号: | B65B61/00 | 分类号: | B65B6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17400 广东省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钱夹 纸巾 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钱夹式纸巾包装机。
背景技术
钱夹式纸巾目前被广泛使用在餐厅、饭店等饮食行业中。其类似一种钱包结构,其外包装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两侧,并且左右两侧内均设置有一“口袋”,两叠纸巾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口袋”内,然后通过一胶水将左右两侧粘接起来。商家可以在钱夹式纸巾的外包装表面印刷自己的商号等相关信息,在提供纸巾的同时起到宣传效果。
由上述可以看到,钱夹式纸巾在生产包装环节需要进行点胶,然后将外包装两侧粘接起来,目前这一工序都是通过手工完成,即通过手动点胶,然后在用双手将钱夹式纸巾的两侧叠合起来按压,令其两侧粘接。这种工序不仅生产效率低,并且卫生状况很难保证,纸巾在点胶、包装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目前钱夹式纸巾包装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钱夹式纸巾包装机,其可以实现自动化点胶、包装,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的卫生达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包装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料斗、送料槽、点胶机构、推板,其中进料斗的出口一侧与送料槽对接,推板位于进料斗一侧;点胶机构位于进料斗下方,由驱动机构带动的点胶头可伸入送料槽内完成点胶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料斗的一侧具有一可活动的翻板,在其另一侧开设有供点胶头伸出的点胶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包装机还包括一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设置于进料斗下方,其为气缸驱动的连杆机构,通过该翻转机构推动翻板翻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点胶机构包括胶水盒和由气缸驱动的点胶头,点胶头在气缸驱动下产生摆动,由胶水盒进入点胶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推板横向设置于进料斗的侧面,推板在驱动机构推动下向送料槽方向推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推动推板行进的驱动机构为气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电路控制箱。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路控制箱与一踏板机构连接,通过踏板机构触发设备工作。
于所述的进料斗内设置有一感应装置,该感应装置与电路控制箱连接,当纸巾进入进料斗后,触发感应装置,从而触发设备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已经塞入纸巾的钱夹式纸巾正面向上由进料斗送入,纸巾通过点胶机构完成点胶,然后在推板作用下折叠,并完成粘接的作业,最后由送料槽送出,整个过程无需手工作业,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确保产品不会被二次污染,以保证产品的卫生状况达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机构部分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点胶机构部分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见图1、2、3、4,本实施例包括:
一进料斗1,该进料斗1呈倒三棱槽造型,进料斗1左侧的进入斜面具有一可活动的翻板11,在其右侧斜面开设有供点胶头42伸出的点胶孔12。
一送料槽2,该送料槽2沿进料斗1的右侧斜面倾斜设置,并且与进料斗1对接。
一翻转机构3,该翻转机构3包括:气缸31以及与气缸连动的连杆机构32,连杆机构的末端设置有一枢轴33,该枢轴与翻板11固定,该枢轴33位于进料斗1翻板11的下方,通过气缸31推动连杆机构32,带动枢轴33产生转动,从而带动翻板11翻转。
一点胶机构4,该点胶机构4位于进料斗1右侧斜面的下方,其包括:胶水盒41和由气缸43驱动的点胶头42,点胶头42在气缸43驱动下产生摆动,由胶水盒41进入点胶孔12。
一推板5,该推板5位于进料斗横向的垂直侧面,其通过一气缸51推动,见纸巾推向送料槽2。
上述的进料斗1、送料槽2、翻转机构3、点胶机构4、推板5均安装在机架6上,其中进料斗1设置于机架6的台面61上。
另外,在机架6上设置有电路控制箱。该电路控制箱与一踏板机构7连接,通过踏板机构7触发设备工作。当然,也可以不采用踏板机构7,可采用自动感应装置,在进料斗1内设置一感应装置(例如红外线感应器),当纸巾进入进料斗1内后,该感应装置被触发,其将自动触发电路控制箱启动,令设备开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作灵,未经廖作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1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