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臂内隐藏式缓冲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0166.2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9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冠荣 |
主分类号: | E05D3/06 | 分类号: | E05D3/06;E05D7/04;E05D5/02;E05F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藏 缓冲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铰链,特别说的是一种臂内隐藏式缓冲铰链。适用于家具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缓冲铰链缸体部分都不能独立于主体,需与其相应的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缓冲油缸与铰体通过铆钉铆接的固定方式,造成安装、使用、互配、调节等相当不便,特别在拆装家具配置方面。同时现有缓冲铰链在关合的过程中一开始关合就与缓冲油缸的轴心进行钢性连接,使整个关合过程呈现一段力缓冲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安装、调节方便、关门时缓冲效果好,结构简单的臂内隐藏式缓冲铰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臂内隐藏式缓冲铰链,其包括可固定在框件上的底座,可固定在门板上的杯形座,复位弹簧,油压缓冲缸以及拔叉;
底座连接于臂,在臂与杯形座之间还连接有能翻转藏于杯形座内的转动叠件,转动叠件一端、拔叉一端通过弯针与杯形座栓接在一起,转动叠件另一端、拔叉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铰轴、第二铰轴与臂铰接在一起;
复位弹簧套设在第一铰轴上且复位弹簧分别顶压在臂与拔叉上,拔叉靠近第二铰轴一端设有一叉口,臂上设有一滑槽,滑槽内有沿其滑动的一滑块,滑块一端设有能插入叉口内的轴杆,油压缓冲缸的缸体可拆卸地卡装在臂上,油压缓冲缸的活塞杆与滑块另一端可拆卸卡接。
实施例子,臂上滑槽内壁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滑块尾端设有第三卡槽,所述油压缓冲缸的缸体两侧分别设有能平推扣入上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内的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油压缓冲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与第三卡槽配合的第三卡位。
进一步改进,臂与底座之间还设有调节臂与底座安装位置的螺丝调节结构,该螺丝调节结构包括一调节螺丝和锁合螺丝;底座上设有能与调节螺丝上卡槽配合的长条槽,调节螺丝上的卡槽穿过臂后与底座上的长条槽卡接;臂上设有供锁合螺丝左右调节的条形槽,锁合螺丝螺纹连接头穿过条形槽后与底座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臂上设有一滑槽,滑槽内有沿其滑动的一滑块,滑块一端设有能插入叉口内的轴杆,油压缓冲缸的缸体可拆卸地卡装在臂上,油压缓冲缸的活塞杆与滑块另一端可拆卸卡接,这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将油压缓冲缸拆卸后,即将本实用新型调整为普通二段力铰链,即本实用新型可作缓冲二段力铰链或普通二段力铰链使用。
2、臂与底座之间还设有调节臂与底座安装位置的螺丝调节结构,该螺丝调节结构包括一调节螺丝和锁合螺丝,这样用户在安装铰链时可象安装普通铰链一样,底座和臂铰体可分开安装后再锁合,使用户在安装使用时显得更方便和快捷;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安装或更换不同型号的底座,以达到更为准确的使用要求,使得本实用新型互配性大大提高;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个缓冲动作不受铰链安装调节的影响,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及寿命。
3、臂上设有一滑槽,滑槽内有沿其滑动的一滑块,滑块一端设有能插入叉口内的轴杆,通过设定轴杆与叉口接触位置可实现关门过程中在何角度进行缓冲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关门时45°后轴杆才与叉口接触进行缓冲以达到柜门平衡关紧效果,即在传统二段力铰链关门时增加缓冲功能,使产品更具人性化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油压缓冲缸从臂上分解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座与从臂上分解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弯针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复位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拔叉结构示意图。
图8是油压缓冲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闭合45°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拔叉1;滑块2;第三卡槽21;轴杆22;臂3;滑槽31;第一卡槽32;第二卡槽33;条形槽34;转动叠件4;复位弹簧5;杯形座6;弯针7;油压缓冲缸8;第三卡位81;第一卡位82;第二卡位83;底座9;调节螺丝10;锁合螺丝11;卡槽12;第一铰轴100;叉口101;第二铰轴1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冠荣,未经廖冠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0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框组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型卷板机液压马达故障在线实时监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