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极式静电集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7917.5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3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许综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静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B03C3/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王晔;于淑惠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极 静电 集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电集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单极式静电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集尘装置是一种以静电原理来吸附空气中的油污粒子、粉尘等悬浮微粒的废气处理设备,其运用范围相当广泛,举凡餐厅、重工业工厂及精密电子工厂等,其排放的废气中大多必须通过静电集尘装置吸附油污、粉尘等微小粒子后,才能合乎环保机关制定的空气排放标准。
现有的静电集尘装置多为双极式,请参阅图7,现有双极式静电集尘装置包含有:
一外框架60,其具有两相对的通口61(图式中仅呈现一个);
一第一电极组件70,其设置于该外框架60内靠近其中一通口61,且各第一电极组件70包含有多个钢丝71,该多个钢丝71栅状排列于对应通口61中;
一第二电极组件,其设置于该外框架60内,并位于该第一电极组件70及远离该第一电极组件70的通口61之间,且第二电极组件包含有多个间隔排列的中性板81及多个电极板82,该多个电极板82分别位于两相邻的中性板81之间。
请进一步参阅图8,所述双极式静电集尘装置使用时,是以中性板81做为电位基准,而将该第一电极组件70通以高电位差的正或负电压(图式以正电压为例),一般使用1万4千伏特,而第二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板82则通以与第一电极组件70电极性相同但不同电位差的电压,一般使用7千伏特;该第一电极组件70中的钢丝71将因高压而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经过多个钢丝71的粒子会先带有同极性的电位后,进入第二电极组件的中性板81与电极板82之间的间隔,通过电极板与中性板之间的因电位差造成的电场推动带电粒子吸附于中性板上,达到集尘效果。
然而,所述双极式静电集尘装置利用第二电极组件的中性板81与电极板82之间的电场来推动带电粒子,因此不能用来吸附含有高湿度的空气,否则将使中性板81与电极板82因吸附水分而使其间的电场大幅减小,进而失去集尘效果;如此,对于常使用盐酸、硫酸及氢氟酸等易腐蚀金属的化学品的工厂而言,其经过水雾稀释的废气,则必须再经过一道干燥过程才能进入静电集尘装置,工厂便需增设干燥设备,既占空间也耗费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所述双极式静电集尘装置因无法用于含水分的空气,造成许多工厂需增设干燥设备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单极式静电集尘装置。
欲达所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单极式静电集尘装置包含有:
一外框架,其具有两相对的通口;
一单电极组件,其设置于该外框架中,且包含有多个中性板、多个条状电极、多个支撑杆及多个导电杆,该多个中性板栅状间隔排列于外框架的两通口之间,并由该多个支撑杆穿设固定,该多个条状电极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中性板之间,并使多个条状电极自其中一通口沿着两相邻的中性板排列至另一通口,而多个条状电极的两相对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该多个导电杆上。
所述单极式静电集尘装置在使用时仅令多个条状电极通以高压电,使排列于两相邻中性板之间的多个条状电极产生电晕放电,当空气自其中一通口进入时,空气中的粒子先受靠近通口的条状电极电晕放电的影响而带有相同的电性,带电粒子再经过其余的条状电极时,便受到条状电极电晕放电产生的排斥力而向中性板移动,并吸附于该中性板上;由于水分附着于条状电极上并不会影响其电晕放电,因此,此单极式静电集尘装置可直接用于过滤水雾稀释过的废气,不需事先干燥的过程,可节省工厂设备成本并减少废气处理设备占据空间。
且所述条状电极可为钢丝或带刺钢丝,其中带刺钢丝形成有多个尖刺,使电荷累积于多个尖刺上,提升电晕放电能力;也可为长锯齿条,该长锯齿条中的锯齿同样具有累积电荷的效果,也可提升电晕放电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部分分解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静电集尘的示意图。
图7是现有双极式静电集尘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现有双极式静电集尘装置的静电集尘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外框架 11、11’通口
20单电极组件 21中性板
211绝缘碍子 212导电架条
213穿孔 214接电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静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静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79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