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回弹按键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4477.8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6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庄博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20 | 分类号: | H01H1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回弹 按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特别是一种自动回弹按键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按键设计具有自动回弹功能用于作动开关,是计算机,家电等电子装置必不可少的元件。目前,电子装置的自动回弹按键机构通常是用弹簧提供回弹的弹性力,因此,增加了按键的成本,且此类自动回弹按键机构需采用热熔组装以及配合螺丝锁定的方式固定,组装难度高且还必须为此增加热熔治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再增加了该自动回弹按键机构的成本。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回弹按键机构,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回弹按键机构,其本身具有弹性回复力,组装容易,成本低。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回弹按键机构,包含一按键以及一固定件,所述按键借由所述固定件固定在一电子装置的壳体内,所述按键具有一按压部以及一致动部,所述致动部具有一触动端,所述按键进一步于所述致动部的两侧设有二个U型连杆,所述各U型连杆一端连接在所述按压部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优选地,所述按键进一步在所述按压部以及所述致动部之间设有一限位部,所述致动部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另一端为所述触动端,所述限位部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导引槽。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按键设有一收容槽,一限位凸,以及若干个卡勾,所述按键的按压部滑动地且均匀地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限位凸设于所述限位部的导引槽内,所述若干个卡勾分别勾设在所述按键的限位部,致动部以及各U型连杆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进一步于所述致动部靠近所述触动端的二侧设有二个导引柱。
优选地,所述各U型连杆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另一端设有一卡制孔,所述各U型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各卡制孔与所述固定件卡制结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设有五个卡勾,其中二个卡勾勾设在所述限位部的两侧,其中一个勾在所述致动部的一侧,另外二个分别穿过所述U型连杆的卡制孔勾设在对应卡制孔的内周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使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回弹按键机构,由于通过本身设置的二个U型连杆提供按键自动回弹的弹性回复力,故无需额外增加弹簧元件,降低了零件的成本,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卡勾做简易结合,无需热熔组装和螺丝,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组装的难度以及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导引槽以及导向柱,确保了所述按键的滑动方向的直线性,以及所述按键的按压部与对应的收容槽之间的间隙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回弹按键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回弹按键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回弹按键机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回弹按键机构设于一电子装置的壳体30内供使用者按压触动设于所述电子装置内的开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回弹按键机构包括一按键10以及一固定件20,所述按键10借由所述固定件20固定在所述电子装置壳体30内。
所述按键10为一对称结构,依次设有一用于接受按压力的按压部11,一限位部12以及一致动开关的致动部13。所述限位部12位于所述按压部11以及所述致动部13之间,所述限位部12于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导引槽120。所述致动部13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12,另一端为一触动端130用于触动设于所述电子装置壳体30内的开关。所述按键10进一步于所述致动部13的两侧对称设有二个可弹性变形的U型连杆14,用于提供所述按键10的自动回弹的弹性回复力,所述各U型连杆14一端连接在所述限位部12上,另一端设有一卡制孔15供与所述固定件20卡制结合。所述固定件20设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壳体30内用于固定所述按键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44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