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量泵液压回路及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2264.1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3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禹阳华;张铁军;简桃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02 | 分类号: | F15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量 液压 回路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量泵液压回路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的两种变量泵液压回路。图1所示的方案中,当执行元件不工作或者不需要全部流量时,系统可通过卸荷阀2'卸荷,以使变量泵1'在小功率下运转。图2所示的方案则采用方向控制阀4'卸荷,溢流阀3'起安全作用。
上述两种方案中,当执行元件工作时,由于变量泵本身具有在小开口下排量不稳定的特性,执行机构的作业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另外,上述两种方案要么在系统卸荷时容易因回流油量较大而对回油管路造成较大噪声和冲击,要么因所需卸荷通径较大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变量泵液压回路及工程机械,不仅能能够提高执行机构的微动性能和平稳性能,而且能够实现对系统的卸荷操作。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量泵液压回路,所述变量泵液压回路包括变量泵、换向阀和流量控制阀,所述变量泵的进油口接于油箱,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通过主油路接于液压执行机构,所述主油路通过所述换向阀选择性地通向油箱或者经旁通油路通向油箱,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旁通油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变量泵液压回路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接于所述主油路,所述溢流阀的溢油口通向油箱。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阀的通径大于所述换向阀的通径。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或者二位三通阀。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阀为可调阻尼阀或者可调节流阀。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变量泵液压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工程机械为起重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量泵液压回路在主油路与油箱之间设置有换向阀和旁通油路,并在旁通油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在作业过程中,若变量泵的流量瞬间增大时,可通过控制换向阀,使部分高压油可经换向阀和流量控制阀卸荷至油箱,这样避免了因变量泵流量瞬间增大而产生过大的冲击,保证了系统的平稳性;另外,若变量泵工作于小开口工况下,由于变量泵具有在小开口下排量不稳定的特性,执行机构的微动性能容易受到影响,此时,可通过控制换向阀,使主油路上不稳定的流量通过流量控制阀卸荷至油箱,并适当提高变量泵的排量,以保证执行机构微动时所需的压力油流量,这样保证了执行机构在小开口工况下时仍具有良好的微动性能;另外,在执行机构工作过程中,若因外负载变化而导致系统出现液压冲击时,系统可通过流量控制阀滤除峰值压力,从而保证执行机构再动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平稳性能;另外,当系统需要卸荷时,可通过控制换向阀,使系统在较小的流量下通过换向阀直接卸荷,这样能够降低回油管路的噪声和液压冲击。
在一种更具体的方案中,上述的变量泵液压回路还包括设置在主油路和油箱之间的溢流阀,若系统的卸荷流量大于换向阀的卸荷能力时,可通过该溢流阀卸荷(该溢流阀的通径大于换向阀的通径),另外,该溢流阀还可起到安全作用,当系统压力过大时,多余的压力油通过溢流阀溢流至油箱,将系统压力降低至溢流阀的设定值,从而保护变量泵和其他液压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程机械在其液压系统上设置有上述的变量泵液压回路,由于上述的变量泵液压回路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该工程机械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一种变量泵液压回路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变量泵液压回路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量泵液压回路。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变量泵
2溢流阀
3流量控制阀
4换向阀
01主油路
02旁通油路
Y1控制电流
DT1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本部分中对具体结构的描述及描述顺序仅是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量泵液压回路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22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层切削PCD铰刀
- 下一篇:一种造纸压型辊钻孔用的钻头传动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