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温棉服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1038.1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0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廖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卡尔丹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3/00 | 分类号: | A41D3/00;A41D31/02;A41D27/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宝安广场B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服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调温棉服。
背景技术
棉服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是人们过冬时必选服装,但是传统的棉服比较厚重;穿上去,人显得比较笨重。为了减少这些种笨重感,生产商研发出采用种种轻质保暖材料的棉服。
由于棉服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因此,当人们在白天时,穿着棉服在阳光下会很热,而在阴暗的地方或早晚时分,棉服可以保暖;由于存在这样的温差,但棉服的保暖性能却不会变化;这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
因此,为了能让人们冬季的穿着更方便,有必要开发出有具调温功能的棉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调温棉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调温棉服,包括棉服本体,所述的棉服本体包括面料层和里料层,面料层和里料层之间还设有调温棉层;所述的棉服本体包括衣身部和衣袖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面料层为纳米布料层。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调温棉层与面料层、里料层为缝制联接,包括位于衣身部的横向缝线和竖向缝线,及位于衣袖部的环向缝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调温棉层的厚度为2~10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调温棉层至少包括一个热胀冷缩层。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热胀冷缩层包括设有若干个网状的基底层,和设于基底层上的若干个热胀冷缩单元;所述的热胀冷缩单元固设于网格上;所述的热胀冷缩单元包括联接部,及与联接部固定的热胀冷缩孔或热胀冷缩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棉服中间设有调温棉层,在高温时,面料层与里料层之间的空气流通面积增大,可以促进人体热量的散发;在低温时,面料层与里料层之间的空流通面积减小;可以减小人体热量的散发。其中的调温棉层可以采用功能棉材料,也可以采用具有热胀冷缩层的结构。其中的热胀冷缩层的热胀冷缩孔或热胀冷缩槽采用热胀冷缩性能好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面料层还进一步采用了纳米布料层,使棉服的表面具有防水防污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温棉服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右边的衣袖的局部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温棉服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热胀冷缩层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棉服本体 10A 衣身部
10B 衣袖部 11 面料层
12 里料层 13 调温棉层
17 环向缝线 18 竖向缝线
19 横向缝线
20 热胀冷缩层 21 网格
22 基底层 23 热胀冷缩单元
231 联接部 232 热胀冷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调温棉服,包括棉服本体10,棉服本体10包括面料层11和里料层12,面料层11和里料层12之间还设有调温棉层13;棉服本体10包括衣身部10A和衣袖部10B。其中的面料层11为纳米布料层,从而实现防水防污的功能。调温棉层13与面料层11、里料层12为缝制联接,包括位于衣身部10A的横向缝线19和竖向缝线18,及位于衣袖部10B的环向缝线17。其中的调温棉层的厚度为2~10mm。本实施例中,调温棉层采用THERMOME T37 DYNAMIC智能保温棉材料。
于其它实施例中,调温棉层采用包括一个热胀冷缩层20的结构。热胀冷缩层20包括设有若干个网状21的基底层22,和设于基底层22上的若干个热胀冷缩单元23;热胀冷缩单元23固设于网格21上;热胀冷缩单元23包括联接部231,及与联接部231固定的热胀冷缩孔232(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热胀冷缩槽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卡尔丹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卡尔丹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1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