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板式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3749.4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4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汪班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铜都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6 | 分类号: | F16K1/36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
背景技术
目前,蝶阀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尺寸小,被广泛用于给排水、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各类管路中,对管道中的流体进行调流或截断。所以,对蝶阀的研究比较多。蝶阀的阀板与密封结构一直是阀门技术人员研究的课体。现有的蝶阀一般采用双平板桁架结构,这种结构的阀板流阻大、重量重、耗能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蝶阀阀板重量重、流阻大、耗能多,为此提供一种带有重量轻、流阻小、耗能低的阀板的蝶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板式蝶阀,它包括阀体、阀板、驱动轴、从动轴和固接在阀体外的双指示蜗轮箱,所述双指示蜗轮箱传动连接有从阀体侧面伸入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末端通过凸台固接在阀板的一端,所述阀板另一端通过凸台固接有从阀体另一侧伸入的从动轴,所述阀板是曲面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阀板正面是矩形,背面是鳖背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轴和从动轴水平安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曲面状的阀板来获得流线性,阻力小,与传统的双平板桁架结构的阀板相比重量更轻,体积更小,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2中1是双指示蜗轮箱,2是驱动轴,3是密封套挡圈,4是密封套,5是密封套内O型圈,6是密封套外O型圈,7是驱动轴套内O型圈,8是驱动轴套外O型圈,9是驱动轴套,10是阀板,11是阀体, 12是从动轴套,13是从动轴套内O型圈,14是从动轴套外O型圈,15是端盖O型圈,16是端盖紧固螺栓,17是从动轴,18是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11、阀板10、驱动轴2、从动轴17和固接在阀体11外的双指示蜗轮箱1,所述双指示蜗轮箱1传动连接有从阀体侧面伸入的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末端通过键连接在阀板10的一端,所述阀板10另一端通过键连接有从阀体另一侧伸入的从动轴17,所述阀板10是曲面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双指示蜗轮箱1固接在阀体11外一侧,它传动连接伸入阀体侧壁的驱动轴2,驱动轴2外包裹有驱动轴套9,为提高密封性能,可在驱动轴套设上设置驱动轴套内O型圈7和驱动轴套外O型圈8,在驱动轴套与阀体端壁之间设有密封套4,密封套上设有密封套内O型圈5和密封套外O型圈6,在阀体端壁与密封套4之间设有密封套挡圈3,驱动轴2通过键与阀板10一端固定连接,阀体11的另一侧与驱动轴2对应的也通过键连接有从动轴17,从动轴17与阀板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从动轴17上也相应的设有从动轴套12,从动轴套上相应设有从动轴套内O型圈13和从动轴套外O型圈14,在从动轴17的末端通过端盖紧固螺栓16把端盖18固定连接在阀体侧壁上,为增强密封效果,端盖18与阀体之间设有端盖O型圈15。
阀板10正面是矩形,背面是鳖背形,密封面中间为矩形,四周为斜面圆台形过渡与阀板外缘连接,这种流线形的阀板,流线性好,阻力小,节能效果好,重量轻,成本低。
为解决阀门寿命长,阀板采用水平安装,驱动轴、从动轴处于水平位置,不会使阀板因自重而下沉导致密封圈压坏以致无法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铜都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铜都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3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