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上盖自动弹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7569.5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辉;戴日南;吕科延;林子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2 | 分类号: | F16C11/12;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动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子设备上盖自动弹开装置,尤指一种特适使用于笔记型电脑上盖的自动弹开装置,能使笔记型电脑在以扣合装置完全闭合状态下,于扣合装置打开释放后,能将上盖自动弹开成一斜张角度,方便使用者将已斜张的上盖掀开到达定点。
背景技术
一般如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大致上含有一作为固定系统端的本体及一可供掀开的活动液晶显示荧幕上盖,两者在一相对端以枢轴器之类装置加以连接,使上盖能以该枢轴器为动作轴心向上掀开成工作状态或向下闭合于本体表面。
由于如笔记型电脑的此类电子设备通常是可随身携带使用,因此上述可供掀开的活动液晶显示荧幕上盖闭合于系统端本体表面时,可经由预设在枢轴器相对端的扣合装置将所述的上盖平整关闭于本体上方。
近代如笔记型电脑的此类电子设备越来越轻薄短小,当所述上盖与本体的扣合装置打开释放后,由于上盖与本体端面厚度较小,加上两者之间仅存在非常狭窄的隙缝,使用者以手指压靠在所述的端面隙缝准备开启上盖时,变得相当麻烦与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上盖自动弹开装置,使电子设备上盖在以扣合装置完全闭合状态下,能在扣合装置启开释放后,将上盖自动弹开成一斜向张开角度,方便使用者将上盖打开到达定点操作位置,且可依据电子设备上盖的大小及重量加以配合调整设定自动弹开力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上盖自动弹开装置,包含由一上盖及一本体所构成的电子设备,所述上盖及本体以一枢轴器作为连接构件及相对位移的动作轴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器至少包括一用以组接上述本体的固定端连接件、一用以组接上述上盖的活动端连接件以及一枢轴;上述枢轴一端含有前轴段,另端则含有后轴段,所述枢轴的前轴段插接于上述固定端连接件的预设轴套,并使后轴段插接连动于上述活动端连接件的预设相对通孔;所述枢轴设有一中通孔,所述的中通孔由枢轴前端延伸贯通到后端,一设为特定长度及线径的扭簧线插接于上述中通孔中,所述扭簧线至少设有一以设定角度预压于所述固定端连接件的预压端,以及另一相对固接于所述与活动端连接件插接连动的枢轴的固定端。
其中,所述扭簧线预压端以一初始压靠角度线预压并到达一受力角度线构成所述的设定角度。
其中,所述固定端连接件设有一开放缺口,所述枢轴则设有一封闭缺口;上述扭簧线的预压端以一设定的预压角度压靠于上述固定端连接件开放缺口,扭簧线的固定端则固定组接于枢轴的封闭缺口。
其中,上述固定端连接件于固定端连接件轴套的位置朝外轴向凸伸形成所述的开放缺口以确定预压角度;上述枢轴则在中通孔末端往内凹设缺口形成所述的封闭缺口。
其中,所述扭簧线穿过上述枢轴中通孔,该扭簧线两端部为弯折端而作为上述压靠于固定端连接件开放缺口的预压端以及固定不动组接于枢轴封闭缺口的固定端。
其中,所述扭簧线穿过上述枢轴中通孔,该扭簧线两端部为弯折端而作为上述压靠于固定端连接件开放缺口的预压端以及固定不动组接于枢轴封闭缺口的固定端。
其中,所述扭簧线穿过上述枢轴中通孔,该扭簧线两端部为扁平扩大端而作为上述压靠于固定端连接件开放缺口的预压端以及固定不动组接于枢轴封闭缺口的固定端。
其中,所述扭簧线穿过上述枢轴中通孔,该扭簧线两端部为扁平扩大端而作为上述压靠于固定端连接件开放缺口的预压端以及固定不动组接于枢轴封闭缺口的固定端。
其中,所述扭簧线穿过上述枢轴中通孔,该扭簧线固定端为扁平扩大端,预压端则组接连动一与开放缺口接触以产生预压角度的止挡件。
其中,所述扭簧线穿过上述枢轴中通孔,该扭簧线固定端为扁平扩大端,预压端则组接连动一与开放缺口接触以产生预压角度的止挡件。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预压端在电子设备上盖完全闭合前受到扭转,并将扭力预储于该扭簧线,而可于电子设备上盖脱离原有扣合装置时以一设定角度自动弹开,而且,扭簧线预压端以一初始压靠角度线预压并到达一受力角度线构成所述的设定角度,初始压靠角度线与受力角度线之间夹角大小决定自动回弹力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立体元件分解图。
图2A:显示图2局部构件反向剖视图。
图3:显示如图1的元件组合剖视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动作状态端视图,其中,上盖为未完全关闭状态。
图5:为图4的接续动作图,显示上盖已完全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7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电晕膜
- 下一篇:一种并流连续反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