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型超级电容器封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7187.2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6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阮殿波;潘国林;张洪权;傅冠生;陈照平;于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80 | 分类号: | H01G11/8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1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超级 电容器 封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元件封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封口结构。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装置使用广泛。其关键结构就是封口结构,一旦密封失效,整个产品就会报废。现有的圆柱型超级电容器的封口是在外壳开口处安装密封圈盖上盖板,在盖板和外壳之间放上绝缘垫圈,旋压封口。这种封口结构存在一定不足:第一,超级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会产生气体,当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盖板就会被顶起,密封圈的压缩就会松开,从而影响密封性发生漏液;第二,因为密封圈是垫在盖板下面,由于压缩的一致性不同,可能造成盖板倾斜。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2159583U,授权公告日:2012年3月7日,公开了一种双重密封超级电容器的结构。超级电容器该的正负极端子与卷绕好的电极两端通过激光热熔焊连接,正负极端子及极耳通过外壳两端的密封装置从外壳导出,铝塞与面盖的铝塞孔配合,然后激光焊密封连接,这就是双重密封,在外壳滚槽压筋中安放密封圈,再把面盖盖上,旋压封口,实现产品密封。其不足之处是:使用时,盖板容易被超级电容器内部产生的气体顶起,造成密封圈压缩松开,发生漏液;并且密封圈容易压缩不一致造成盖板倾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超级电容器封口密封性容易受到内部产生气体影响发生漏液和密封圈容易压缩不一致造成盖板倾斜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受气体内部影响发生漏液且盖板不易倾斜的一种圆柱型超级电容器封口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柱型超级电容器封口结构,包括外壳、绝缘垫圈、密封圈和盖板,外壳内侧环周设置台阶,盖板位于台阶上方,盖板和外壳之间设置绝缘垫圈,盖板上设置密封圈,外壳在密封圈处封口。盖板位于台阶上方,密封圈位于盖板上方,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密封圈垫在盖板下方压缩一致性不同造成的盖板倾斜。而在使用过程中超级电容器内部产生气体将盖板顶起时,因为密封圈位于盖板上方且外壳在密封圈处封口,密封圈只会被进一步压缩,因此密封圈的压缩性能不会受到影响,避免发生漏液。
作为优选,盖板上表面边缘环周设置环形限位台,密封圈套接在限位台处,外壳向内翻折紧贴密封圈上表面封口。便于安装时密封圈定位,同时增强封口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绝缘垫圈截面为纵向截面为“L”形,置于台阶上,横向部分位于盖板下方,纵向部分位于盖板侧面和外壳内侧面之间。绝缘垫圈隔离外壳和盖板,保证超级电容器正负极有效绝缘。并且绝缘垫圈还能起到填充盖板和外壳间隙增强配合紧密度的作用,其截面形状保证了和盖板的有效解除,在保证充分绝缘效果的同时增强盖板安装的稳定性,增强封口效果。
作为优选,绝缘环圈顶缘和密封圈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间隙作为容纳超级电容器内部产生气体的缓冲区域,由于气压作用在间隙内形成气体隔离,减弱电解液在盖板被内部气体顶起时渗入盖板边缘,从而加强防漏液的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盖板连接稳定不易倾斜,保证封口效果;(2)不易受到内部气体影响发生漏液;(3)封口密封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柱型超级电容器封口结构,包括外壳1、绝缘垫圈2、密封圈3和盖板4。圆柱形外壳1压槽后在其内侧面整形出环周设置的台阶5,台阶5上安装绝缘垫圈2。所述的绝缘垫圈2纵截面为“L”形,其横向部分安置在台阶5顶面且宽度大于台阶5宽度,其纵向部分贴合外壳1内侧面。圆形盖板4上安装有引出端7,盖板4安装在绝缘垫圈2上,绝缘垫圈2的横向部分位于盖板4下方,纵向部分位于盖板4侧面和外壳1内侧之间。绝缘垫圈2隔离外壳1和盖板4。绝缘垫圈2除基本的绝缘作用外还能起到填充盖板4和外壳1间隙6增强配合紧密度的作用,其截面形状保证了和盖板4的有效解除,在保证充分绝缘效果的同时增强盖板4安装的稳定性,增强封口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7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