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整形机构的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柔性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2712.1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0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松;薛博勋;彭涛;赵正强;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P1/08 | 分类号: | A23P1/08;A21C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方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形 机构 体式 手工 食品 柔性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用于机械成型包馅食品装置的柔性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食品企业大规模生产包馅食品时,都是采用的工业化设备进行生产,多是采用环形工位的食品包馅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0820062031.X,申请日为2008.1.29,名称为“饺子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见附图1),其将面皮输入工位、注馅工位、成型工位和出料工位依次设置在同一环形轨道上,每个工位设置有相应的结构来分别实现面皮输入、注馅、成型和出料的功能。在现有的环形工位结构的食品包馅装置中,成型工位的功能是将馅料包裹在面皮中,然后将面皮进行封合,得到半成品。在出料工位将半成品送出后,还需要额外增加一道手工捏合的工序,最终才能得到仿手工生产的包馅食品,而通常一台包馅装置同时需要至少2-4名工人才能满足手工捏合的需求。
现有环形工位结构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并不能在成型工位直接生产出仿手工的包馅食品,还需要再额外的进行手工捏合成型或者挤压装置挤压成型为仿手工外观,这样不仅使包馅食品装置的更加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还使得整个成型的过程更加繁琐。
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12484、申请日为2009.11.12、名称为“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涉及的是一种与饺子机相配套饺子加工平移式复合对模,特别适用于传统饺子和花色饺子自动化生产,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整形的饺子成形模具。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由一组平移式复合对模A、复合对模B组成;复合对模A和复合对模B都是由模座,角板、分模1a和分模1b组成;分模1a和分模1b的上部采用定心轴以铰链的方式连接,分模1a和分模1b的下部分则通过链板连接到一个装有轴承的连接轴上,连接轴上的轴承与推动杆的锥形面配合,推动杆上装有主弹簧,且在分模1a和分模1b上还装有复位弹簧,复合对模A和复合对模B通过角板安装在导轨副上。所述的分模1a和分模1b为圆弧形活动模。该专利的平移式复合对模仅仅是直接通过平移对模来实现对饺子的整形,采用的是先平移复合对模,使得包馅的面皮直接封合,然后再通过平移对模向内挤压,形成仿手工饺子。该专利的技术方案由于是在面皮封合后再次挤压成型,容易使得饺子皮破碎,成型效果差,生产率低,且该装置对于面皮和馅料量的要求很高,导致在再次挤压中,容易挤压损坏包有馅料的面皮。同时这种结构应用于环形工位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环形工位上的包馅食品的面皮输入、注馅、成型和出料是相互衔接且各工位是有先后顺序的,导致两次动作关系的成型控制困难,难以满足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控制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现有食品加工领域对仿手工包馅食品的加工方法大多都是采用先将包馅食品加工为半成品,再对半成品进行仿手工成型的步骤,采用现有方法使成型设备的结构更加复杂,面皮容易破损,且无法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配套使用,不能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2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集烤房用鲜烟烘烤烟夹
- 下一篇:一种鱼缸自动换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