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身份认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2117.8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7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敦仁;蔡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滕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G06F21/33;G06F2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闸北区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身份 认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身份认证器及用于认证器计算机密信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使用网路进行各种信息收发、生意买卖、金融交易的活动快速提升,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日趋重要,使用密码器或数字证书器成为必需。但每个单位或每家银行都有其特定的密码器或数字证书器,而这些密码器或证书器又不互通,所以民众需随身携带许多对应的密码器或证书器。整合各种不同的密码器或证书器,于单一的可携式的多功能身份认证器(如图1),便成为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各个密码器或证书器都需要内存其特定的机密信息,比如密钥和其他相关信息等,各个密码器或证书器的发行单位,可能都有其特定的机密信息植入设备和平台,操作和验证的方式也可能不同。这些不同的设备平台和操作、验证程序,将让此单一的可携式的多功能身份认证器,变得无法实现。
而当第一个单位把机密信息,输入到将让此单一的可携带的器件后,此器件将会被完整地封装起来。机密信息的输入接口,因而也被封闭,所以后续的单位将无法继续把他们的机密信息顺利地植入。这个实际的产品封装问题,也将让此单一的可携式的多功能身份认证器件,变得无法实现。
近年来,也有人提出使用无线密钥植入的方法,如使用ISO 15693 的协议(参考SmartDisplayer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smartdisplayer.com/Time_based_OTP_P_List.htm)。但该方案仅适用于无线植入一组机密信息到单一个动态密码卡,它无法达到就多组机密信息,分别植入到单一的可携式的多功能身份认证器中,与其所相对应的多组密码器或证书器的储存器内,参见图3。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近距离无线信息传输技术,把多组机密信息传输到单一可携式多功能身份认证器中,每一机密信息组所对应的动态密码器或数字证书器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身份认证器,包括:机密信息储存器,用于存储多个认证器所对应的多个机密信息组,其中每个认证器对应一个机密信息组;信息传输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机密信息组输入至机密信息储存器;选择器,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的认证器的标识,根据所述标识,将机密信息储存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选择的认证器相对应的机密信息组进行发送;认证计算装置,用于从选择器接收与所述用户选择的认证器相对应的机密信息组,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机密信息组计算认证信息;其中,所述信息传输装置包括以预留有线接口的方式将所述多个机密信息组输入至机密信息储存器的有线信息传输装置,和/或以无线的方式将所述多个机密信息组输入至机密信息储存器的无线信息传输装置。
其中,所述机密信息组包括密码密钥和相对应的其他机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认证器包括动态密码器和/或数字证书器,所述认证计算装置包括动态密码算法器和/或数字证书程序器。
进一步地,所述有线信息传输装置具有预留的能够收发机密信息的有线接口。。所述有线信息传输装置是采用自定义的接触式传输协议或ISO7816协议或I2C协议或SPI协议的有限信息传输装置。所述有线信息传输装置采用接触式传输协议。特别的,所述有线信息传输装置采用接触式传输协议,可以是自定义的,或采用既有的协议,比如ISO7816,I2C,SPI等协议。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息传输装置还包括能够收发机密信息的天线。所述无线信息传输装置是使用自定义的非接触式传输协议或ISO14443A协议或ISO14443B协议或Felica协议的无线信息传输装置。所述近距离无线信息传输装置采用非接触式传输协议。特别的,所述非接触式传输协议是自定义的,或采用既有的协议,比如ISO14443A,ISO14443B,或Felic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滕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滕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2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