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8935.0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1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和;王东;韦伟;李红冰;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2 | 分类号: | F04B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5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的液压泵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泵。
背景技术
液压泵工作时其柱塞在缸中往复运动,现有技术的柱塞与缸套的密封靠缩紧螺母和并紧螺母压缩毛毡圈、垫圈、隔圈、盘根、支承环和弹簧完成,由于弹簧长期受压,弹性降低,柱塞与缸套密封垫圈压力减小,降低活塞的密封性,导致液压泵泄漏,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活塞的密封性,避免液压泵泄漏的液压泵的密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一种液压泵,包括缸套和置于其中的柱塞,所述的柱塞与缸套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
优选的,密封装置为依次套接在柱塞外壁上的耐磨环一、特康斯特封一、特康斯特封二和耐磨环二并挤压进缸套中。
优选的,耐磨环一、特康斯特封一、特康斯特封二和耐磨环二平行设置,其间分别留有间隙。
优选的,耐磨环一、特康斯特封一、特康斯特封二和耐磨环二的内壁与柱塞外壁贴合。
优选的,特康斯特封一和特康斯特封二为K型特康斯特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与柱塞外壁贴合的耐磨环一、特康斯特封一、特康斯特封二和耐磨环二依次套接在柱塞外壁上,柱塞置于缸套中,斯特封密封件边缘在高压侧产生很陡的接触压力梯度,而在低压侧产生较平缓的接触压力梯度,这种受控的压力梯度使得在伸出行程时附着在活塞杆上的油液最少,在返回行程时活塞杆上残留的油膜又会由于“泵回吸”作用而重新返回进入系统,耐磨环卸荷倒角减轻了在密封件上的载荷,因此与活塞杆的接触是最佳的,并且改善了在高压下的密封性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最大程度保证了活塞的密封性,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泵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缸套;2、耐磨环一;3、耐磨环二;4、特康斯特封一;5、特康斯特封二;6、柱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压泵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泵,包括缸套1和置于其中的柱塞6,柱塞6与缸套1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为依次套接在柱塞6外壁上的耐磨环一2、特康斯特封一4、特康斯特封二5和耐磨环二3密封装置为依次套接在柱塞外壁上的耐磨环一、特康斯特封一、特康斯特封二和耐磨环二并挤压进缸套中;耐磨环一2、特康斯特封一4、特康斯特封二5和耐磨环二3平行设置,其间分别留有间隙;耐磨环一2、特康斯特封一4、特康斯特封二5和耐磨环二3的内壁与柱塞6外壁贴合;特康斯特封一4和特康斯特封二5为K型特康斯特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与柱塞6外壁贴合的耐磨环一2、特康斯特封一4、特康斯特封二5和耐磨环二3依次套接在柱塞6外壁上,柱塞6置于缸套1中,斯特封密封件边缘在高压侧产生很陡的接触压力梯度,而在低压侧产生较平缓的接触压力梯度,这种受控的压力梯度使得在伸出行程时附着在活塞杆上的油液最少,在返回行程时活塞杆上残留的油膜又会由于“泵回吸”作用而重新返回进入系统,耐磨环卸荷倒角减轻了在密封件上的载荷,因此与活塞杆的接触是最佳的,并且改善了在高压下的密封性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最大程度保证了活塞的密封性,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盛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凯盛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89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