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护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8431.9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7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斌 |
主分类号: | A62B18/02 | 分类号: | A62B1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面罩,尤其涉及一种既防毒又防尘的防护面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即可防毒又可防尘的防护面罩主要从呼吸方面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以此为目的的原理设计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过滤型面罩,另一种是换气型面罩。
后者在具体应用中是通过连接的供气装置来呼吸,这种面罩一般由于有供氧装置,比如氧气瓶,而产生造价高且不适于普及和使用,以及后期维护不便捷的问题,而且使用寿命不长。氧气瓶还涉及化工制氧技术,潜在浪费资源,不环保的弊病。这种装置一般伴有高压技术,所以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现在使用中的另一种是换气型防护面罩,其原理是通过一条长管伸至外界新鲜空气处进行呼吸,这种方式的主要问题是一旦管道过长则使用者无法顺利呼吸,使用限制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造价低、环保耐用、使用便捷安全的双管道式换气型防毒防尘的防护面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防护面罩,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罩体和围脖,罩体两侧设有两条管道,分别为吸气管和呼气管,其中管道内设有阻推件和排气活门,阻推件和排气活门位于管道接口端部的硬质材料上。
其有益效果是,通过管道内的结构使空气只能单向传导,在罩体内呼吸分别通过两条管,这样罩体内气压可以保持在较稳定状态,另外吸气管就可以做得更长以保证入口置于新鲜空气处,以新鲜空气作为气源。双管道结构就可自由设置管道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罩体底端为双层结构,围脖的上端夹设于罩体的双层结构内。
其有益效果是,这种方式连接气密性更佳,而且连接也更为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罩体内侧顶部设置有一个帽衬。
其有益效果是,若头上有东西砸下,帽衬能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抗冲击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罩体两侧设有传音装置,所述传音装置还包括一个隔气膜。
其有益效果是,在戴着防护面罩时还能清晰听到外界声音,从而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围脖两端上设有魔术贴。
其有益效果是,由于要保证防护罩气密性,考虑到不同人身材不一,通过给围脖设置魔术贴,就可以更好地将围脖缠紧从而打到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防护面罩的传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传音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管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罩体与围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帽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护面罩,包括罩体1和围脖2,罩体1和围脖2内侧可以多重填附贴一层棉以提高气密性及舒适度。
罩体1下端与围脖2为夹层固定,如图6所示,罩体1底端为双层结构,围脖2的上端夹设于罩体1的双层结构内,以提高防护面罩的整体气密性。
其中罩体1为一个整体硬壳,可以是耐高温防水隔热材料制成。
在罩体1内侧顶部设有一帽衬3,帽衬3与罩体1不紧贴,之间可以留有一定间隙起缓冲作用,提高罩体1的抗冲击能力。如图7所示,帽衬3由帽箍31、吸汗带32、缓冲垫33、衬带34组成,帽箍31是绕头围起固定作用的带圈,吸汗带32是附加在帽箍上的吸汗材料,缓冲垫33是设置在帽箍31和罩体1内侧之间吸收冲击能力的部件,衬带34是与头顶直接接触的带子。
防护面罩对应人使用时的位置,在对应眼睛处镶嵌有一个护目镜4,在对应两耳处设有传音装置5。传音装置5如图2、3所示,将罩体1两侧的一圆面积处改造成网状结构面51以减少对声波的反射,并设有一个隔气膜52贴在网状结构面51的内侧,以保持防护面罩的气密性。
罩体1两侧所连接的两条管道6,分别为吸气管61和呼气管62,是可拆卸的,在实际生产中连接方式可以是丝口螺纹、法兰等,在本实施例中罩体1与管道6为丝口连接,如图4所示,罩体1设置有两个内螺纹结构的管道接孔8在两侧,管道接口9为外螺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斌,未经龙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84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