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6936.1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3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戈;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戈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02C6/00;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76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热电 能源 系统 | ||
1.一种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由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系统、建筑群冷热电联供分支系统和多源能源网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系统由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压气机、高温余热锅炉、高温集汽缸、高温分汽缸、中温集汽缸、中温分汽缸、蓄热式电锅炉、热交换器、低温余热锅炉、吸收式工业除湿机、单效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阀门组成,建筑群冷热电联供分支系统由中温汽水换热器、高温汽水换热器、蓄热装置、双效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压缩式制冷机、冰蓄冷机、低温余热锅炉、建筑群楼宇太阳能集热热水器、建筑群楼宇热水保温池、阀门组成,多源能源网系统由多源链式微网和多源环状热网组成;
其特征在于多个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系统、若干建筑群冷热电联供分支系统、多源能源网集成为一个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并向多个区域供冷、供热、供电和供热水,各相邻能源站之间通过多源能源网互为备用、横向调节和负荷互补;以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为联供中心点,以所在区域的若干建筑群冷热电联供系统为联供分支点,并通过多源链式微网和多源环状热网集成为一个区域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与区域内各建筑群冷热电联供分支点纵向调控和负荷互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系统中燃气轮机排烟的高温余热由高温余热锅炉回收,高温余热锅炉连接高温集汽缸,高温集汽缸连接高温分汽缸,高温分汽缸分别连接于燃气轮机的燃烧室、蒸汽轮机 和中温集汽缸;蒸汽轮机与中温集汽缸连接,蓄热式电锅炉连接于中温集汽缸,蓄热式电锅炉可以边蓄热边供热,中温集汽缸连接中温分汽缸,中温分汽缸与多源环状热网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系统增加了两个集汽缸和分汽缸组合,高温余热锅炉连接高温集汽缸,高温集汽缸连接高温分汽缸,高温分汽缸出口与相邻能源站高温集汽缸入口连接;蒸汽轮机连接中温集汽缸,中温集汽缸连接中温分汽缸,中温分汽缸出口分别与相邻能源站中温集汽缸入口和多源环状热网连接;这两个集汽缸和分汽缸组合负责能源站、相邻能源站和多源环状热网的负荷分配和调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系统增加了蓄热式电锅炉,为多源环状热网的备用热源,用于大电网电力负荷率低、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出现故障及保养检修停止运行、燃气供应出现问题和热网需应急调控时蓄热供热,保障热网运行安全、冬季正常供热和夏季溴化锂制冷机正常供应冷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站系统经高温余热锅炉排出的低温烟气,分别连接热交换器、低温余热锅炉,热交换器连接吸收式工业除湿机,充分利用低温余热改善由于空气湿度大对燃气轮机作功的影响,降低压气机空气入口的空气湿度,从而提高燃气轮机发电效率;低温余热锅炉连接单效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为区域冷热电联供能源 站内部提供冷气,由于夏季气温高,影响燃气轮机作功效率,在压气机空气入口注入适量冷气,降低进气温度,有利于提高发电效率;低温余热锅炉的低温热水在冬季进入高温余热锅炉,提高高温余热锅炉的进水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发电机组通过开关、断路器和变压器与配电网连接,相邻能源站的发电机组以链式方式连接,互为备用、相互调节;区域内其它分布式发电系统通过断路器和开关与多源链式微网的负荷母线连接,从而构建成一个以多源链式微网为主体的微网系统,城市各区域的多源链式微网通过配电网互联;大电网、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区域内分布式发电系统分级调度管理,大电网对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进行调度管理,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对所在区域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进行调度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戈,未经陈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69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