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喷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动调压输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4920.7 | 申请日: | 201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孟向明;王海峰;毕荣;刘忠艳;贾鲁斌;耿曙光;卢炳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34/02 | 分类号: | E21B34/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喷井 注汽井 井口 自动 调压 输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自喷井和注汽井的井口装置,特别是自喷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动调压输油装置,能够有效保证自喷井和注汽井放喷过程中出口压力稳定,防止因出口输油管线压力过高而造成的刺垫子、爆管等事故的发生。
背景技术
自喷井和稠油井注汽后开始自喷时,地层压力很高,必须安装合适的油嘴控制油井生产压差,地层压力随着能量的消耗而逐渐下降,将高压转变为低压生产。众所周知稠油井管线不畅通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冬季放喷时,管线一旦堵塞,低压管线就会憋压,与油嘴前的压力持平。这时十分容易发生刺垫子、爆管等事故,大量高温高压的油气就会泄露,十分容易发生重大的污染和人身伤亡事故,为此有必要研制自动调压输油装置来保证安全生产、清洁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自喷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动调压输油装置,既可以控制油井的流量,又可以保证输出压力的稳定。在油井放喷后,能保证放喷的出液口压力稳定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出液口的输油管线一旦堵塞,本装置就会自动调压,切断进液口的高压液体,保证处于低压状态的出液口输油管线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自喷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动调压输油装置包括油嘴套,在油嘴套本体中装有丝堵和油嘴。在油嘴套的进液流道中装有减压阀,控制管路上串连着针阀、弹簧导阀和球阀;将控制管路装有针阀的一端与油嘴套的进液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油嘴套的出液腔连通,在弹簧导阀与针阀之间的控制管路上并联一条减压阀控制管路与减压阀控制室连通。调节弹簧导阀的调压弹簧,控制减压阀芯的启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减压阀安装在油嘴套的进液流道中,通过调整弹簧导阀来控制出液口的压力,能够有效保证自喷井或注汽井放喷过程中出液口压力的稳定,防止因出液口输油管线压力过高而造成的刺垫子、爆管等事故的发生。避免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和人身伤亡事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参见附图,自喷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动调压输油装置包括油嘴套,在油嘴套本体1中装有丝堵2和油嘴3。在油嘴套的进液流道中装有减压阀,控制管路9上串连着针阀8、弹簧导阀7和球阀6;将控制管路9装有针阀8的一端与油嘴套的进液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油嘴套的出液腔连通,在弹簧导阀7与针阀8之间的控制管路9上并联一条减压阀控制管路与减压阀控制室12连通。减压阀包括减压阀芯4、弹簧和减压阀丝堵5,在减压阀芯4与减压阀丝堵5之间安装弹簧,构成减压阀控制室12。油嘴套的进液流道呈Z字型,减压阀芯4装于Z字型进液流道中,其下部锥体与Z字型进液流道的弯转处配合。油嘴套的Z字型进液流道的外端是进液口10与井口出油管线连接;油嘴套的出液口11设在油嘴套本体1的侧面与出液腔连通并与油井的输油管线连接。
当控制管路9从进液口10来液时,流过针阀8进入减压阀控制室12,出液口11的压力通过控制管路9和处于常开的球阀6作用到弹簧导阀7上;当出液口11压力高于弹簧导阀7的设定值时,弹簧导阀7关闭。此时减压阀控制室12内因压力升高而关闭了减压阀芯4,出液口11的压力不再升高。
当出液口11压力降到弹簧导阀7设定的压力时,弹簧导阀7开启,减压阀控制室12向油嘴3排液。由于弹簧导阀7的排量大于针阀8的进液量,减压阀控制室12的压力下降,来自进液口10的压力使减压阀芯4开启。稳定状态下,减压阀控制室12进液、排液相同,减压阀芯4的开度不变,出液口11的压力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4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