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精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2811.1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9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精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外精炼技术领域,具体是给出了一种真空精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对钢铁产品纯净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直接带动了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在众多的炉外精炼技术中,DH和RH真空精炼技术以其精炼效率高、适于批量处理、装备投资少、易操作等特点,均逐渐发展为现代化钢铁企业的重要二次精炼设备。
DH真空精炼装置主要由真空室、提升机构、加热装置、合金加入装置以及抽气系统等组成。在精炼的过程中,将真空室下部的吸嘴(浸入管)插入到钢液中,当真空室被抽成真空后,钢液将沿吸嘴上升浸入到真空室内进行脱气。当钢包下降或真空室相对提升时,脱气后的钢液会重新返回到钢包内;当钢包上升或真空室下降时,又会有一批新的钢液进入到真空室内进行脱气,这样钢液将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进入真空室内,直到全部钢液处理结束为止。
RH真空精炼装置主要由钢包、上升管、真空室和下降管组成。在对钢液进行循环脱气处理时,先将与真空室下部相通的上升管和下降管插入到钢包内的钢液中,之后对真空室内进行抽真空,在真空室内产生的压差的作用下,钢液将从两个浸入管上升到与压差相对应的高度。与此同时,从上升管吹入驱动气体(通常为氩气),上升管内钢液由于含有气泡而比重降低,加之高速上升的气泡会带动钢液向上运动,上升管内钢液将如喷泵一样涌入真空室内,真空室内的平衡状态因而也受到了破坏。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一部分钢液将从下降管回到钢包中,由此便产生了钢液的循环流动。在这种作用下,钢包内的钢液将分批进入真空室内进行精炼处理。
从DH和RH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这两种精炼过程的关键在于将钢液的循环流动与精炼处理相结合,通过对循环进入真空室中的钢液进行精炼,从而实现对整个钢包内钢液的精炼。但是在这两种精炼装置中,浸入管只是浸入到钢液中一定深度,钢包中仅仅是位于浸入管附近的钢液能够进入真空室内进行精炼处理,由此钢包中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死区,其中的钢液将不能进入真空室进行精炼,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钢包内钢液的相互作用完成温度和成分的均匀化,这便导致在精炼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钢液混匀时间的问题。然而只有整个钢包内钢液的成分和温度都达到了精炼的要求才能完成精炼过程,因此钢液的混匀时间直接影响着DH和RH真空精炼过程的精炼效率。
在现代化钢铁生产中,转炉的大型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钢包的容量也随着增大,混匀时间对精炼效率的影响显得越来越显著。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钢包内流场进行优化,从而缩短钢液的混匀时间,提高真空精炼装置的精炼效率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精炼装置,对精炼过程中钢包内部钢液的流动行为进行优化,从而缩短钢液的混匀时间,提高精炼效率。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钢包、真空室、浸入管(包括上升管和下降管)组成,钢包与真空室通过浸入管相连接,其中浸入管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当浸入管的个数为三个时,其中一个为上升管、另外两个为下降管,这三个浸入管均匀布置在以钢包圆面圆心为中心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通过这种布置,可以有效改变钢包内流场的形态,缩短钢液成分和温度的混匀时间,提高精练效率。在DH情况下,由于只有一个浸入管,只有浸入管附近的钢液能够进入到真空室中受到精炼;在RH情况下,两个浸入管是布置在钢包圆面的直径上的,二者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精炼时只是在这个平面附近的钢液能够进行循环流动,而远离这一平面尤其是垂直于两个管中心连线的位置的钢液却很难进入到循环流动当中。由此可见这两种精炼装置的精炼效率都受到了钢包内流动行为的限制。通过将浸入管设置为三个,这些浸入管将处于立体空间之内,在精炼过程中能够使得更多的钢液进入到循环流动当中,并能显著增大钢包内的钢液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炼效率。
在三个浸入管的基础上,本装置有两种设计方案:
一种方案为上升管的截面面积大于两个下降管的截面面积之和。根据连续性方程可知,当下降管的截面面积减小后,从下降管中流出的钢液的流速将增大,从而使钢液能够冲击到钢包中更深的部位,这可以增大对钢包内钢液的搅拌作用,从而可以加快钢包中钢液成分和温度的混匀,缩短混匀时间,提高精练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2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房隔音降噪装修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皮革熨光压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