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摘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43067.9 | 申请日: | 2012-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0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邵悦;马勇;赵丽红;李雨露;张程;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2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摘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产品采收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摘茧器。
背景技术
当东北的柞蚕做茧之后,茧悬挂于树枝上,有许多茧是人伸手莫及的,需要登高或上树采摘。在山坡之上登高或上树采摘有一定的危险性,且采收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登高、上树即能采收树枝所挂之茧的装置——摘茧器。
本实用新型由上齿圈A、下齿圈B、联动杆C、长臂管D、手柄E组成。上下齿圈齿数相同,上齿圈直径60~100mm、高5~20mm,下齿圈直径59~99mm、高40~80mm;带有V形受拨杆F的上齿圈套在下齿圈之外,通过外凸槽G紧密咬合且可顺滑旋转;下齿圈连接软管H和长臂管D,长臂管长750~1500mm、直径5~20mm,长臂管末端连接手柄,长臂管中安装联动杆C,联动杆长750~1700mm、直径1~4mm,联动杆上、下端各连接一拨片M;下拨片与连动杆底端距离5~10mm,下拨片伸出手柄之外,拨动下拨片可以联动上拨片带动受拨杆,使上齿圈转动,进行剪切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手持摘茧器,无需登高、上树,即可采摘高枝上的茧,劳动危险性小。
2、拨动手柄的下拨片即可进行剪切操作,劳动强度轻。
3、除上下齿片为金属材料外,其他均为工程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造成本低,总体质量轻。
4、采摘的茧通过软管自动落入操作者随身携带的包、袋之中,达到一定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齿圈与下齿圈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齿圈,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下齿圈,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软管,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长臂管,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联动管,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受拨杆,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上齿圈、下齿圈的齿,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下拨片,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齿圈、下齿圈、联动杆、长臂管、手柄、软管相互连接为一体。带有V形受拨杆的上齿圈套在下齿圈之外,通过外凸槽紧密咬合且可顺滑旋转;下齿圈连接软管和长臂管,长臂管末端连接手柄,管中安装联动杆,联动杆上、下端各连接一拨片;下拨片伸出手柄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手执手柄,将树枝上茧套入齿圈,使连接茧的丝线或叶梗进入齿间,拨动下拨片,剪断丝线或叶梗,茧即通过软管落入包或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大学,未经渤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30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