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基站通风系统风机的调速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0301.2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9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新宇;蒙务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洋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站 通风 系统 风机 调速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站通风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基站通风系统风机的调速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目前,各通信运营商为了节能减排,在基站应用了通风节能系统,利用进风和出风之间的空气对流,把室外的冷空气抽进室内,再把室内的热空气排出室外,以换风的方式为基站降温,减少基站空调的开机时间,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通风节能系统需要根据机房内外的实际环境温度,在能满足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要求的条件下,对风机的转速进行调节,才能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目前基站通风系统的风机调速多是采用电容档位控制,通过继电器选择不同的档位,达到风机的调速。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106476.0所公开的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通讯基站智能节能恒温控制装置,当其单片机根据测定的室内外温度值确定需要采用通风方式进行散热,则通过闭合相应继电器为电机和控制挡板的直流电机供电使其工作,否则打开相应继电器使风机停转同时控制直流电机反转以关闭塑料挡板。这项技术实现比较简单,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采用继电器控制,需要多个继电器控制,元器件多,电路板体积大;
2、风机转速只能是固定几个转速,不可进行精密调节;
3、继电器动作时电流冲击大,容易产生火花,触点容易粘连;
4、继电器动作次数有限制,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实现简单且使用寿命长的用于基站通风系统风机的调速控制电路。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基站通风系统风机的调速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输入电路、控制芯片、交流同步信号源、采样光耦和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控制输入电路、采样光耦和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分别与控制芯片连接,交流同步信号源分别连接到采样光耦和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外部的电机连接。
所述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包括过零触发光耦电路和双向可控硅,控制芯片通过过零触发光耦电路连接到双向可控硅。
所述控制芯片为AVR单片机。
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ATMEGA128L。
所述采样光耦为线性光耦。
所述采样光耦为TL521-1。
所述控制输入电路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输入电路还包括室内湿度传感器和室外湿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调速控制电路,使用控制输入电路感应机房环境条件,采用采样光耦对交流同步信号源进行同步信号的采样;控制芯片获得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后,向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发出导通角控制信号,从而通过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改变交流电的导通角,对驱动电机的交流电压进行调节,进而实现风机调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元器件少,电路体积小;
2、可以随意设定风机转速,不受电路的档位限制;
3、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是无触点控制电路,调节过程中不会产生电火花;
4、采用过零触发控制,电流冲击小;
5、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的控制动作次数没有限制,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调速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输入电路、控制芯片、交流同步信号源、采样光耦和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控制输入电路、采样光耦和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分别与控制芯片连接,交流同步信号源分别连接到采样光耦和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外部的电机连接。
其中,交流同步信号源用于为控制芯片和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提供同步信号,以协调两者之间的调控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洋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洋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0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