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电梯门触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0118.2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闽;佟国维;张国良;舒微熹;肖军成;史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22 | 分类号: | B66B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付兴 |
地址: | 101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电梯 触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用触板,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式电梯门触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电梯用触板,目前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的机械式的电梯门触板装置由触板舌1、传动杆2、固定轴3和限位开关4组成,触板舌1是可以向门内伸缩的触板舌1,带动传动杆2沿固定轴3旋转,传动杆2的另一端触发限位开关4,实现电梯门在开关过程中防止门夹住乘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机械装置实现对门口阻挡物体的感测,动作幅度大,灵敏度差,往往需要整个触板舌1被压进电梯门内才会触发信号。并且容易出现磨损,安装复杂,限位开关4的安装位置需要与机械动作配合,选择和调整安装位置,否则会触发不了或被过早压坏,即使安装完毕,也要经常查看,稍有冲撞触板舌1都有可能使限位开关损坏。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在一侧电梯门内侧设置有光幕发射5,在另一侧电梯门内侧设置有光幕接收6,这种使用光幕装置的也很常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触板装置的灵敏度问题,光幕装置的光束虽然是多条,但是光束间的缝隙很大,一般为3cm左右,为细小的遮挡物所不能触发,(比如狗链、小孩手指)导致夹伤事故,如果加大光束密度,理论上可以解决较细小遮挡物不能触发的问题,但是实际实施的成本太高,一旦两个门间稍有震动错位,就会发出触发信号,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电梯门触板装置,通过本技术方案,当有遮挡物出现时,接收光源发出触发信号,电梯门立刻打开,防止夹伤事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子式电梯门触板装置, 包括有发射光源和接收光源,所述发射光源设置在电梯门内侧面顶部,并向开门内侧探出,所述接收光源位于电梯门内侧面下部,发射光源的光束可以照射到接收光源。
所述发射光源的光束为连续式,所述位于电梯门内侧面顶部的发射光源向开门内侧探出0.5-1 cm,电梯门上半部被夹物体厚度可以控制到0.5~0.25cm,位于电梯门下半部控制在0.25~0.1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子式电梯门触板装置,通过本技术方案,当有遮挡物出现时,接收光源发出触发信号,电梯门立刻打开,防止夹伤事故,本产品结构简单,光束是自上而下,连连续的,发射光源探出的长度可以设计为0.5cm左右,电梯门上半部被夹物体厚度可以控制到0.5~0.25cm,位于电梯门下半部控制在0.25~0.1cm,其监控厚度指标远低于一般光幕,而灵敏度又远高于触板装置,大大降低了实际的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机械式触板装置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光幕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梯门内侧面结构图。
图中,1触板舌、2传动杆、3固定轴、4限位开关、5光幕发射、6光幕接收、7发射光源、8接收光源、9电梯门内侧面、10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子式电梯门触板装置, 包括有发射光源7和接收光源8,所述发射光源7设置在电梯门内侧面9顶部,并向开门内侧探出,所述接收光源8位于电梯门内侧面9下部,发射光源7的光束10可以照射到接收光源8。
所述发射光源7的光束10为连续式,所述位于电梯门内侧面9顶部的发射光源7向开门内侧探出0.5-1 cm,电梯门上半部被夹物体厚度可以控制到0.5~0.25cm,位于电梯门下半部控制在0.25~0.1c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01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