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无线通讯功能的门锁监控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8981.4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1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叶答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答疆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5/08;E05B1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刘先珍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通讯 功能 门锁 监控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门锁一种必不可少的居家防盗类产品,随着人们对房屋安全性、私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门锁的功能不断升级,种类也不断丰富,现在人们家庭门上常常使用的防盗锁包括挂锁、指纹锁、磁卡锁、IC卡锁、密码锁、子母门锁、天地锁和复合门锁等。
现在市面上的锁往往只具备防盗保险的功能,并没有在被非法开启或者非法尝试开启后第一时间进行通知报警的功能,有时候因为没有及时通知,被盗很久以后才发现,大大延误了报警时机,增加了挽回财产损失的难度,另外现今的门锁性能单一,不够智能,拓展性不强,只能被动防御,无法将防盗效果最大化,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安全需求,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脚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门锁安全系统没有通知报警功能,性能单一,只能被动防御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通知报警,更加智能,与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来增强安全性的门锁监控报警安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无线通讯功能的门锁监控报警系统,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安装在门锁处监控开锁状态的感应模块,接收并处理信号的控制单元,以及可向预设手机号码发送信息的移动终端,所述的感应模块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的移动终端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还包括用于连接外置设备进行数据读取和系统参数设置的读写功能接口,所述的读写功能接口连接控制单元,所述的感应模块包括接受近距离无线信号并控制感应模块信号发送的感应开关和设置于锁孔处用于检测外物插入的触点。
为了使感应模块的工作状态更加直观,还设置有安装在门锁处用于显示感应开关工作状态的LED灯。
为了减少环境、气候等因素引起的误报,所述的触点外侧设置有触点防护罩。
为了拓展其功能,使监控更加直观可靠,还包括用于拍摄门前影像的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与控制单元相连。
为了拓展其功能,还包括用于监听声音的监听器,所述的监听器与控制单元相连。
进一步,还包括扬声器,所述的扬声器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
为了方便门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还包括连接控制单元的互联网远程控制接口。
为了存证以方便将来的调阅查看,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对工作信息和数据进行保存的存储模块。
进一步,所述的存储模块包括储存卡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感应模块检测门锁是否被非法打开,控制单元通过移动终端即时发送短信提醒或报警,大大提高了房间的安全性,使得门锁更加智能,拓展性强,通过与无线通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将防盗效果最大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侧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侧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无线通讯功能的门锁监控报警系统,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安装在门锁1处监控开锁状态的感应模块,接收并处理信号的控制单元,以及可向预设手机号码发送信息的移动终端,所述的感应模块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的移动终端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还包括用于连接外置设备进行数据读取和系统参数设置的读写功能接口11,所述的读写功能接口11连接控制单元,所述的感应模块包括接受近距离无线信号并控制感应模块信号发送的感应开关2和设置于锁孔处用于检测外物插入的触点31。
为了使感应模块的状态显示更加直观,还设置有安装在门锁1处用于显示感应开关工作状态的LED灯4,LED灯4通过颜色变化,或者点亮熄灭的动作来标识感应模块的工作状态。
为了减少环境、气候等因素引起的误报,所述的触点31外侧设置有触点防护罩32,触点防护罩32设置在锁孔处,当没有钥匙或物体插入时,触点防护罩32盖住锁孔,当钥匙或其他物体插入时,触点防护罩32在外力作用下升起,使其可以顺利插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答疆,未经叶答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8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