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孔机驱动马达轴装配用薄壁过渡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3986.8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5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冬成;周宝昌;周建华;潘敏成;刘建平;胡建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昌力油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孔机 驱动 马达 装配 薄壁 过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孔机驱动马达轴装配用薄壁过渡套。
背景技术
大口径油气管道带压不停输开孔机,是一种应用于流体输送钢质管道不停输带压开孔设备,用于原油、成品油、化工介质、天然气等管道的正常的维修改造和突发事故的抢修。在开孔机的制作装配过程中,需要将驱动马达轴套入传动丝杆后与驱动套筒相连接,问题在于,在传动丝杆的套入口有一段长28mm的三角螺纹段,该三角螺纹段和传动丝杆上端配合部分是同一个尺寸M85×2及φ85,由于三角螺纹的外径单边比传动丝杆外径φ85低了0.2mm,因此,在驱动马达轴套入传动丝杆时,驱动马达轴内的高压密封圈很容易被传动丝杆端部损坏,造成开孔机整体系统内部无法建立起120~130公斤的压力,从而影响开孔机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开孔机驱动马达轴装配用薄壁过渡套,以便将驱动马达轴顺利过渡到传动丝杆上端部和驱动套筒相连接,确保驱动马达轴内的高压密封圈完好无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孔机驱动马达轴装配用薄壁过渡套,用于将驱动马达轴过渡到传动丝杆上端部与驱动套筒连接为一体,具有一体结构、作为引导段的圆台部和作为装配段的圆柱部,位于圆柱部外周边缘具有壁厚为0.2mm环状薄壁体,圆柱部中心位置具有定心柱体,定心柱体与环状薄壁体之间形成内凹腔体,装配时,环状薄壁体的内圈壁作为外定位与传动丝杆端部的螺纹段外圆配合,定心柱体的外圆作为内定位与传动丝杆内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开孔机驱动马达轴装配用的专用件,通过设计壁厚为0.2mm环状薄壁体套在传动丝杆端部,实现内外定位,使得驱动马达轴内孔的高压密封圈,能沿环状薄壁体套光滑的外表面移动而顺利地过渡到传动丝杆上,防止了高压密封圈在装配过程中被损坏的现象,最终实现驱动马达轴与驱动套筒的顺利连接,该专用件也适用于类似该类结构的过渡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圆台部 2.圆柱部 3.环状薄壁体 4.定心柱体 5.内凹腔体6.驱动马达轴 7.传动丝杆 71.螺纹段 8.高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开孔机驱动马达轴装配用薄壁过渡套,用于将驱动马达轴6顺利过渡到传动丝杆7上端部与驱动套筒连接为一体。具有一体结构、作为引导段的圆台部1和作为装配段的圆柱部2,位于圆柱部2外周边缘具有壁厚b为0.2mm环状薄壁体3,环状薄壁体3的长度为26mm,圆柱部2中心位置具有定心柱体4,定心柱体4的长度为20mm,定心柱体4与环状薄壁体3之间形成内凹腔体5。
图2所示,装配时,圆台部1作为引导段,将薄壁过渡套3套在传动丝杆7上端部分,传动丝杆7端部的螺纹段71置于内凹腔体5内,背景技术中谈到,传动丝杆7端部的螺纹段71的三角螺纹外径单边比传动丝杆7外径低了0.2mm,而环状薄壁体3的壁厚b也正好为0.2mm,因此,薄壁过渡套套在传动丝杆7上端部分后,环状薄壁体3的外壁面与传动丝杆7的外径面正好一致。套上后,环状薄壁体3的内圈壁作为外定位与传动丝杆7端部的螺纹段71外圆配合,定心柱体4的外圆则作为内定位与传动丝杆7内孔配合,实现准确的定位,然后将驱动马达轴6的内孔顺着薄壁过渡套的外壁慢慢套入,由于薄壁过渡套的存在,在驱动马达轴6套入传动丝杆7端部时,设置在驱动马达轴6内孔端部的高压密封圈8,就沿着薄壁过渡套光滑的外壁面移动而过渡到传动丝杆7外周面,直至最终将驱动马达轴6顺利过渡到传动丝杆7上端部与驱动套筒连接为一体,从而防止了驱动马达轴6内的高压密封圈8在安装时造成的损坏,保证了开孔机整体系统内部能建立起120~130公斤的压力而正常工作。该薄壁过渡套也适用于类似该类结构的过渡装配。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昌力油缸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昌力油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3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