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针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281.4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2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周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昕医疗器械(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3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1534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无针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反复地进行输液时,一般是通过接头将进入人体静脉内的静脉留置针或留置导管与药液注射设备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加药。传统带乳胶隔膜的接头的缺点是要通过针刺才能实现加药,由于乳胶隔膜被针头刺穿后,针头的污染物以及橡胶碎屑会进入药液,并随药液进入人体,从而给病人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针接头,该无针接头采用不带针的药液注射设备即可实现加药,而且易于消毒。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针接头,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空腔、入口以及出口;
弹性元件,设置在壳体的空腔中;该弹性元件包括柱塞部和复位部;柱塞部的底部与复位部相连,柱塞部在靠近柱塞部的顶面的位置处设有空腔;柱塞部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柱塞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柱塞部关闭并密封入口,当柱塞部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入口流入的液体经过壳体的空腔流入出口;复位部用于将柱塞部回复到第一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接头时,直接用不带针头的药液注射设备顶压弹性元件,使弹性元件的柱塞部由密封入口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被加入的药液通过无针接头的入口流入无针接头的出口,加药完毕后,抽出药液注射设备,弹性元件的柱塞部又恢复密封状态,从而达到了无针加药的目的,避免了针头的污染物以及橡胶碎屑污染药液;
2.当柱塞部处于密封入口的状态时,该柱塞部的顶面与壳体的顶面齐平,从而便于消毒处理;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4.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元件采用硅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制造,便于结合抗菌剂材料一起使用,并适合于应用MRI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柱塞部处于第一位置。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柱塞部处于第二位置。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弹性元件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柱塞部处于第一位置。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柱塞部处于第一位置。
图8是图7的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柱塞部处于第二位置。
图10是图9的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弹性元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柱塞部处于第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包括壳体1和弹性元件2。壳体1包括上盖11和基座12,上盖11和基座12密封连接,共同围成壳体的空腔10。上盖11包括上盖本体111以及设置在上盖本体的上端的入口3。基座12包括基座本体121以及设置在基座本体下端的出口4。较佳的是,入口3和出口4中至少有一者为管子接头。更优选的是,入口3和出口4中至少有一者为标准鲁尔接头。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弹性元件2、入口3、出口4和空腔10的中心线均与壳体1的中心线51同轴。入口3和出口4均由管子构成,入口3为一雌性鲁尔接头,出口4为圆柱形的直管。
弹性元件2设置在壳体的空腔10中。该弹性元件2可由非金属弹性体材料制造。优选地,弹性元件2的材质为硅胶、热塑性弹性体(TPE)或橡胶。
结合图4所示。弹性元件2包括柱塞部21和复位部22。柱塞部21的底部与复位部22相连。柱塞部21在靠近柱塞部的顶面211的位置处设有空腔。在图1至图4所示的示例中,该空腔为横向贯穿柱塞部21的两个相对侧面的通孔210,该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菱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空腔也可以是一端开口于柱塞部的侧面而另一端封闭的孔。孔的横截面形状除了菱形外,也可以是椭圆形、圆形等。在柱塞部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还设有一对凹槽213、214,该一对凹槽213、214位于柱塞部的通孔210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昕医疗器械(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美昕医疗器械(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2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
- 下一篇: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及其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