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形珠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1045.0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9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日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9/10 | 分类号: | C03B19/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赵芳;徐关寿 |
地址: | 3222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形珠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饰品加工一般采用水晶玻璃材料通过切割、打磨、抛光成球后在进行加工生产,这就导致费时、费力、费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球形玻璃珠在制造时费时费料费力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省料的球形珠加工装置。
球形珠加工装置,包括加料斗,旋转筒,电机和加热装置;旋转筒呈圆管形,旋转筒倾斜设置、且进料口高于出料口,加热装置分布于旋转筒周围,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旋转筒连接,从而带动旋转筒旋转。
进一步,旋转筒为耐热钢管。
进一步,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和与旋转筒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套接于旋转筒上。
进一步,加热装置沿旋转筒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加料斗呈圆锥形,加料斗底部设有将原料导入旋转筒内的导料板;导料板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原料颗粒加入加料斗中,原料颗粒经导料板进入旋转筒内,旋转筒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原料颗粒在旋转筒内滚动。加热装置对旋转筒及其内的原料颗粒加热,原料颗粒受热后其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并在旋转筒的作用下表面逐渐呈圆弧形。原料颗粒不断地在旋转筒内滚动,最终形成球形玻璃珠。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玻璃加温,利用其表面张力自然收缩成圆球,具有省时省力省料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球形珠加工装置,包括加料斗1,旋转筒3,电机2和加热装置4;旋转筒3呈圆管形,旋转筒3倾斜设置、且进料口3A高于出料口3B,加热装置4分布于旋转筒3周围,电机2通过传动机构与旋转筒3连接,从而带动旋转筒3旋转。
旋转筒3为耐热钢管。
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2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5和与旋转筒3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套接于旋转筒3上。
加热装置4沿旋转筒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加料斗1呈圆锥形,加料斗1底部设有将原料导入旋转筒3内的导料板7;导料板7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原料颗粒加入加料斗1中,原料颗粒经导料板进入旋转筒3内,旋转筒3在电机2的驱动下转动,原料颗粒在旋转筒3内滚动。加热装置4对旋转筒3及其内的原料颗粒加热,原料颗粒受热后其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并在旋转筒3的作用下表面逐渐呈圆弧形。原料颗粒不断地在旋转筒3内滚动,最终形成球形玻璃珠。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玻璃加温,利用其表面张力自然收缩成圆球,具有省时省力省料的优点。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日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日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1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下拉式平板玻璃制造工艺中的退火装置
- 下一篇:混凝土废水废渣的分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