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浇道阀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0836.1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2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邵五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金大钢材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8 | 分类号: | B29C4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5236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浇道阀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注射成型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浇道阀垫结构。
背景技术
图5所示的是现有热浇道的阀垫(50),设置在一上缸体(61)与一下缸体(62)之间,阀垫(50)包括一环壁(51),所述环壁(51)具有一下端缘及一上端缘,所述下端缘处弯折环绕设有一支撑片(52),通过所述支撑片(52)抵靠于下缸体(62)的顶面,以及环壁(51)的上端缘抵靠于上缸体(61)的底面,使上缸体(61)与下缸体(62)的内部相通,但与热浇道外部形成密闭隔离的状态。
然而,阀垫(50)的环壁(51)上端缘处与上缸体(61)的底面间的接触面积小,本能与热浇道外部形成有效的密闭,此外,环壁(51)的上端缘与环壁(51)的内、外环面的交接处之间是分别以平直的表面相交,而热浇道一般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在阀垫(50)因热胀冷缩而变形时,环壁(51)的上端缘会沿上缸体(61)的底面移动,基于平直相交的表面而使得移动困难,环壁(51)的上端缘与环壁(51)的内、外环面的交接处更是容易因阀垫(50)变形而导致损坏,因此,上述现有技术的热浇道的阀垫其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阀垫与上缸体间的密闭效果欠佳,且其上端缘容易在沿缸体移动时变形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热浇道阀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热浇道阀垫结构,它包括设置在热浇道上缸体与下缸体之间的阀垫,所述阀垫包括一环壁,所述环壁的下端缘处径向弯折环绕设有一下支撑片,所述下支撑片抵靠于所述下缸体的顶面,所述环壁的上端缘处径向弯折环绕设有一上支撑片,所述上支撑片抵靠于所述上缸体的底面,所述上支撑片具有一内周缘及一外周缘,所述内周缘处及所述外周缘处分别形成有一弧形导角;所述下支撑片的中央贯穿形成有一通孔,通孔为圆形孔。
所述上支撑片与所述下支撑片平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阀垫环壁的上端缘处的上支撑片,可增加阀垫与上缸体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阀垫的密闭效果,而上支撑片的内周缘处与外周缘处所形成的弧形导角,可以在阀垫热胀冷缩过程中使上支撑片顺畅地沿上缸体的底面移动,避免内周缘处与外周缘处在沿缸体移动时变形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轴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应用在热浇道中的轴向剖面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轴向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的阀垫设置在热浇道的上缸体(41)与下缸体(42)之间,上缸体(41)内部形成有容室(411),容室(411)底部轴向贯穿形成有一相通的阀针通道(412),下缸体(42)径向穿设形成有一塑料流道(421),并轴向装设有一阀针导套(42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热浇道的阀垫包括一环壁(10)、一下支撑片(20)及一上支撑片(30)。如图2、3所示,环壁(10)具有一下端缘及一上端缘;下撑片(20)径向弯折环绕成型于环壁(10)的下端缘,其中央贯穿形成有一通孔(21),通孔(21)为圆形孔,通孔(21)与上缸体(41)的阀针通道(412)以及下缸体(42)的阀针导套(422)轴向相通;上支撑片(30)径向弯折环绕成型于环壁(10)的上端缘,其具有一内周缘(31)及一外周缘(32),内周缘(31) 处及外周缘(32) 处分别形成有一弧形导角。所述上支撑片(30)与所述下支撑片(20)平行。
上支撑片(30)可增加阀垫与上缸体(41)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阀垫与上缸体间(41)的密闭效果,使穿设之上缸体(41)、下缸体(42)与阀垫之间的一阀针(43)可利用一气动式的活塞(44)带动其上、下移动。此外,上支撑片(30)的内周缘(31) 处与外周缘 (32) 处所形成的弧形导角,可以在阀垫热胀冷缩过程中使上支撑片(30)顺畅地沿上缸体(41)的底面移动,避免内周缘(31) 处与外周缘 (32) 处在沿上缸体(41)的底面移动时变形损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金大钢材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金大钢材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0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镁基复合喷吹铁水深脱硫方法
- 下一篇:加纤防断牛角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