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用喷钼活塞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0732.0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吉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曙文姚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5/00 | 分类号: | F02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余姚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用喷钼 活塞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环,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用喷钼活塞环,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活塞环材料多为铸铁,随着发动机、尤其是车用汽油发动机向高压缩比、高输出功率、低油耗、低排放、低摩擦方向发展,传统的活塞环设计其机械性能、抗摩擦能力、摩擦功耗和轻量化程度都不够理想。所以现在活塞环的外表面一般采用喷钼处理,增加耐磨性,目前,社会上仍在用只有外圆面喷钼的活塞环,如合金喷钼活塞环、球铁喷钼活塞环等铸铁材质的活塞环,由于它们基本都是在外圆面喷钼的活塞环,工作时活塞环与气缸内壁摩擦容易造成喷钼层掉钼、崩钼等缺陷,此类活塞环往往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用活塞环的要求。而且为了避免因金属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存在而造成活塞环在汽缸内胀死,现有内燃机活塞环必须做成开口状,现有的开口一般为直切和斜切开口,此类形状的开口无法彻底解决材料热胀冷缩在气缸内胀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用喷钼活塞环,解决了喷钼层直接与发动机缸体接触而掉钼、崩钼的问题,增加了活塞环的寿命,降低了材料热胀冷缩在气缸内胀死的可能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汽车用喷钼活塞环,包括活塞环本体,其活塞环本体的纵截面为矩形,活塞环本体的外圆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活塞环本体表面设置有喷钼金属镀层,环形槽内设置有钢环,钢环的外表面与活塞环本体外表面齐平。
优化的,上述新型汽车用喷钼活塞环,其环形槽的纵截面为矩形,钢环的纵截面与环形槽纵截面相同。
优化的,上述新型汽车用喷钼活塞环,其活塞环本体上设置有一个开口,开口包括一个L型开槽和一个L型插条,L型插条伸于L型开槽内,L型插条与L型开槽的厚度之和等于活塞环本体厚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开口处设置的L型开槽和L型插条使活塞环本体不管如何磨损均不会产生漏油,密封性能好,延长了发动机的工作寿命,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不增加使用成本;在活塞环本体喷钼后的环形槽内镶嵌钢环,耐磨性高、润滑性好、机械性能(包括抗拉强度、硬度)与现有技术相当,但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降低,性价比高,适用于制作不同规格的活塞环,可以应用于汽车等多种车辆的发动机气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汽车用喷钼活塞环,包括活塞环本体1,其活塞环本体1的纵截面为矩形,活塞环本体1的外圆面上设置有环形槽2;所述活塞环本体1表面设置有喷钼金属镀层3,环形槽2内设置有钢环4,钢环4的外表面与活塞环本体1外表面齐平。环形槽2的纵截面为矩形,钢环4的纵截面与环形槽纵截面相同。活塞环本体1上设置有一个开口5,开口5包括一个L型开槽51和一个L型插条52,L型插条52伸于L型开槽51内,L型插条52与L型开槽51的厚度之和等于活塞环本体1厚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开口处设置的L型开槽和L型插条使活塞环本体不管如何磨损均不会产生漏油,密封性能好,延长了发动机的工作寿命,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不增加使用成本;在活塞环本体喷钼后的环形槽内镶嵌钢环,耐磨性高、润滑性好、机械性能(包括抗拉强度、硬度)与现有技术相当,但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降低,性价比高,适用于制作不同规格的活塞环,可以应用于汽车等多种车辆的发动机气缸。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士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它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曙文姚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曙文姚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0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