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夹持装置及轴承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0032.1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2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方祝友;平庆友;柳晓飞;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3P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红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夹持 装置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夹持装置及轴承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井提升系统中,轴承经过长期使用,会出现滚珠破损现象,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对轴承进行更换。
使用现有技术对轴承进行更换的过程中,需要将轴承平放在油盆内加热,待温度达到安装要求后,将轴承立起吊出,而在立起轴承时,轴承的内外圈会出现倾斜,需耗时将内外圈调整好后方可安装。因此,一种用于轴承更换过程中固定轴承内外圈的夹持装置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夹持装置及轴承加热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在轴承更换过程中,固定轴承的内外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和轴承托架,所述轴承托架上部为承载轴承的弧形面,所述夹持部下端与所述轴承托架连接,所述夹持部内具有容纳轴承的轴承容纳部,所述夹持部内还具有用于设备主轴通过的主轴穿设部。
如上所述的轴承夹持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夹持架,每个夹持架为A形结构,两个夹持架间隔设置在所述轴承托架上,所述轴承容纳部为两个夹持架之间的空间,所述主轴穿设部为两个夹持架下部的空间。
如上所述的轴承夹持装置,其中,所述轴承托架为一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与待承载的轴承外弧面的弧度相适应。
如上所述的轴承夹持装置,其中,所述轴承托架为两个弧形板,两个弧形板的弧度均与待承载的轴承外弧面的弧度相适应,每个弧形板与一个夹持架连接,两个弧形板对接处的边沿上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用于穿设螺栓的凸耳。
如上所述的轴承夹持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设吊绳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轴承加热装置,包括油盆,还包括本实用新型内容提供的轴承夹持装置,所述轴承夹持装置能够放置于所述油盆内。
如上所述的轴承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油盆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设吊绳的吊耳。
如上所述的轴承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油盆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油盆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夹持装置及轴承加热装置,通过夹持部的轴承容纳部限制轴承的轴向位移,通过托架上部的弧形面限制轴承的径向位移,从而实现了对轴承的固定,使轴承不会出现内外圈倾斜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承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承夹持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轴承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夹持部; 102-轴承托架;
103-轴承容纳部;104-主轴穿设部;
105-夹持架; 106-凸耳;
107-通孔; 108-油盆;
109-吊耳; 110-支架;
111-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承夹持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承夹持装置的主视图。
请同时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101和轴承托架102,轴承托架102上部为承载轴承的弧形面,夹持部101下端与轴承托架102连接,夹持部101内具有容纳轴承的轴承容纳部103,夹持部101内还具有用于设备主轴通过的主轴穿设部104。
具体地,夹持部101可以为一用于固定轴承内外圈的部件,其下部与轴承托架102连接。夹持部101具有轴承容纳部103和主轴穿设部104,轴承容纳部103用于容纳轴承,在对轴承进行加热时,将轴承放置在轴承容纳部103,以便在轴向上固定住轴承的内外圈,避免了轴承的内外圈倾斜。主轴穿设部104用于安装轴承时设备主轴的通过。
轴承托架102可以为一用于承载轴承的支架,与夹持部101连接,轴承托架102的上部具有一弧形面,适应轴承外圈的弧度,在将轴承放置在轴承容纳部103时承载轴承,防止轴承放入轴承容纳部103后滚动,起到径向固定轴承的作用。该轴承托架102的材料具体可以为钢板,本实施例不对轴承托架102的材料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夹持装置,通过夹持部101的轴承容纳部103限制轴承的轴向位移,通过托架102上部的弧形面限制轴承的径向位移,从而实现了对轴承的固定,使轴承不会在加热时出现内外圈倾斜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0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