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架空绝缘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3728.1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6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忠;高泽民;代明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开启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黄军委 |
地址: | 451162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绝缘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电缆,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设置有碳纤维复合芯棒的架空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普通架空绝缘电缆具有以下优点:如缩小电缆交叉处的间距和平行间距、铺设方便、灵活性高、减少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少因线路故障引起的停电次数和触电事故、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但是,普通架空绝缘电缆在山区或者地势有落差且跨度较大的地方铺设时,电缆往往会因为自身过重产生严重悬垂,而无法正常运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增加杆塔的数量,增加铺设成本,同时电缆悬垂、杆塔增加造成载流量相对比较小,输电损失相对比较大。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性能良好、抗拉力强和降低架设成本的架空绝缘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架空绝缘电缆,包括导电线芯、绝缘层、碳纤维复合芯棒和导电线芯屏蔽层,其中,所述导电线芯绞合在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上,所述导电线芯屏蔽层包裹在所述导电线芯上,所述绝缘层包裹在所述导电线芯屏蔽层上。
基于上述,所述导电线芯是多股线芯,所述多股线芯绞合在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上。
基于上述,所述导电线芯屏蔽层是由交联型半导电料或非交联型半导电料构成的导电线芯屏蔽层。
基于上述,所述绝缘层是由架空绝缘电缆用黑色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或黑色耐候性高密度聚乙烯混合绝缘料构成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架空绝缘电缆不同,它增加有碳纤维复合芯棒和导电线芯屏蔽层,其中,所述导电线芯可以根据输电需求设置为多股,多股所述导电线芯绞合在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上,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而成,抗拉能力强,铺设时,拉紧该架空绝缘电缆的两端,能够有效的解决了架空绝缘电缆在山区或者地势有落差且跨度较大的地方铺设时,因为自身过重产生严重悬垂的问题,其具有设计科学、性能良好、抗拉力强和降低架设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架空绝缘电缆,包括导电线芯2、绝缘层4、碳纤维复合芯棒1和导电线芯屏蔽层3,其中,所述导电线芯2绞合在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1上,所述导电线芯屏蔽层3包裹在所述导电线芯2上,所述绝缘层4包裹在所述导电线芯屏蔽层3上。
基于上述,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1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而成,其密度约为1.9 g/cm3,抗拉强度为2399Mpa,增加整个架空绝缘电缆的抗拉能力;由于该架空绝缘电缆的抗拉能力强,在山区或者地势有落差且跨度较大的地方铺设时,无需增加杆塔的数量,降低铺设成本。
基于上述,根据不同输电需求,所述导电线芯2可以是多股线芯,所述多股线芯绞合在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上,采用绞合方式将导电线芯包裹在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使得该架空绝缘电缆结构紧凑;所述导电线芯可采用铜、铝等各种材料或合金材料制成,为了更好的减轻该架空绝缘电缆的重量,采用软铝制作所述导电线芯。
基于上述,采用软铝导电线芯绞合在所述碳纤维复合芯棒1上,为增加其柔软性减小绞合节距,所述软铝导电线芯根据电网的输送量的要求设计出合适的导体截面,根据截面选择合适的软铝梯形单线的规格及数量,然后将现有铝杆在挤压机上挤压出相应规格的软铝导电线芯。
基于上述,所述导电线芯屏蔽层3是交联型半导电料屏蔽层或非交联型半导电料屏蔽层。
基于上述,所述绝缘层4是架空绝缘电缆用黑色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绝缘层或黑色耐候性高密度聚乙烯混合绝缘料绝缘层。
基于上述,所述导电线芯屏蔽层3与所述绝缘层4可在挤塑机上一起分层挤出或者单独挤出;挤塑机各个部分的工作温度、螺杆的转速、牵引的速度要符合规定,参照线芯的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放线时不能偏心,各个部件要协调工作。保证所述导电线芯屏蔽层和所述绝缘层表面光洁,平整、无鱼眼、色泽均匀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开启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开启电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37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上盘架
- 下一篇:一种双轨NG缓存接驳传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