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本安数字化矿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3277.1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3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梅;狄东华;谢建鲁;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2 | 分类号: | F21S9/02;F21V25/12;F21V23/00;F21W131/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矿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灯,尤其涉及矿井下使用的本安数字化矿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矿灯以照明功能为主,随着智能化技术不断进步,矿灯的防爆等级需要提升至实现本质安全(Exs[ia]I)标准,并且通过矿灯在矿井下随着工人运动而运动的特点,通过增加无线数据的监测、存储、传输形成本安数字化移动终端,即能提高矿灯产品的安全性,又实现了产品多样化功能,面对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的井下工作场所,这些在矿灯上拓展的功能对保障煤矿工人安全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
为了提供一种达到本质安全要求,且功能齐全,拥有智能报警、人员定位、环境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视频传输、语音传输等功能的本安数字化矿灯。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含蓄电池和矿灯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灯本体上有红外甲烷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与红外甲烷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与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蓄电池和矿灯光源支架通过本安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与蓄电池相连接的无线充电模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用于视频摄像的摄像头,其与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定位模块,其与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语音通信模块,其与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与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的中央处理器。
总之,所述矿灯本体上有红外甲烷传感器、员工识别卡、视频摄像头、生命体征探测仪、语音通话模块等。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产品的本质安全防爆设计、数字化功能设计、照明光电热参数设计,形成井下工人数字化终端。本项目采用自有专利技术半导体照明高效驱动电路、一体化光路及散热结构设计、保护器等技术,对矿灯产品进行技术创新。矿灯照明的光电热参数有较大提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矿灯防爆设计达到Exs[ia]I的要求,结束了矿灯特殊防爆型(“S”)历史。矿灯集成红外甲烷传感检测、人员位置信息监测、人员生命体征监测、无线通信、视频监控等无线数据的收发、传输、存储功能,并采用无线充电方式对矿灯进行充电。通过矿灯内置的嵌入程序对数据进行分类、打包、处理,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上传和下行反馈,使矿灯从照明产品成为井下工人数字终端。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为井下工人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附图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无线充电模块;2-蓄电池;3-本安电路;4-生命体征监测装置;5-红外甲烷传感器;6-矿灯光源;7-无线通信模块;8-语音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矿灯包含的本质安全电路设计达到Exs[ia]I的防爆要求;矿灯包含的人员定位信息、环境参数、生命体征、视频、语音等无线数据的监测、存储、传输的集成电路,可以实现上述信息的数字化功能。
详细来说:本实用新型包含蓄电池2和矿灯灯源6,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灯本体上有红外甲烷传感器5。
还包含与红外甲烷传感器5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7。所述无线通信模块7采用433MHz或2.4GHz射频芯片,按照曼彻斯特二进制编码格式接收或发送数据,收发各使用不同的信道,并运行软件算法降低信号碰撞几率。仅为说明可以实施,本处的选取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造成具体限制。
还包含与无线通信模块7通信连接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4。所述生命体征监测装置4采用红外线探测装置,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间接反映矿工的生命体征和生存环境状态。仅为说明可以实施,本处的选取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造成具体限制。
所述蓄电池2和矿灯灯源6支架通过本安电路3相连接。
还包含与蓄电池2相连接的无线充电模块1。所述无线充电模块1的选取参考电磁感应的原理,初级线圈发射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仅为说明可以实施,本处的选取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造成具体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3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滤光片清洗装置
- 下一篇:具有齿轮结构的动态气流调节风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