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密封胶条及换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2919.6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3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洪素英;王艳彩;马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凯换热器制造(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3/10 | 分类号: | F28F3/1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换热器 换热板 密封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中换热板的密封胶条及其对应的一种换热板,适用于换热板上的密封胶体因老化破裂或产生移位后两侧介质混合发生交叉污染或接触反应的场合。
背景技术
换热板密封胶条是板式换热器中的重要部件,密封胶条直接影响板式换热器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板密封胶条多采用山字形挂扣将密封胶条固定到换热板的密封槽中,由于大多数密封胶条用山字形挂扣固定到密封槽内时,在山字形挂扣的拉力作用下,密封胶条的内侧边会产生上翻现象,不利于换热板的装配。并且,当密封胶条使用一段时间后,胶条在高温的作用下容易老化松动,导致密封胶条沿密封槽的走向发生位移,影响密封效果,由于许多板式换热器的密封胶条都是采用单一的密封方式,当密封胶条移位或出现裂口时,换热板流道内的介质会随着密封胶条的裂口或移位空隙处溢出,最终会导致用来热交换的两种介质相互渗透而造成危险和交叉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密封的换热板密封胶条及其换热板,能够有效降低换热板的密封胶体破裂或移位后换热器内两种换热介质之间因泄漏而直接接触的几率,同时使密封胶条与换热板之间的定位更加准确和稳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密封胶条,具有与换热板的密封槽相匹配的密封圈本体、第一介质口密封和第二介质口密封;密封圈本体与第二介质口密封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密封筋,密封筋上开有排屑口;密封圈本体外侧间隔布置有若干挂扣,挂扣两侧各设有一个与密封圈本体相连的凸起。
所述按扣(7)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燕尾形。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包括与密封胶条的密封圈本体、第一介质口密封和第二介质口密封相匹配的密封槽,在密封槽外侧的加强边上间隔压有若干与密封胶条的挂扣相贴合的挂扣凹槽,在每个挂扣凹槽两侧的加强边上各压有一个与密封胶条上按扣匹配的按扣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密封胶条上的挂扣与换热板上的挂扣凹槽贴合保证了密封胶条的安装位置,同时挂扣两侧的按扣与换热板上的按扣孔的配合克服了密封胶体在固定到换热板上时挂扣对密封胶体产生的拉力,使密封胶体平整的嵌与换热板的密封槽中,在使用过程中按扣还能对密封胶体产生限位固定的作用。(2)通过利用密封胶条上的密封圈本体、第二介质密封口和密封筋形成的空腔来隔离密封胶条在发生破裂或移位时泄漏的换热介质,并通过排泄口将空腔内的泄漏介质排出去,从而避免了换热介质因泄漏而相互交叉污染或接触反应。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胶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板机构示意图。
其中,1 第一介质口密封,2 挂扣,3 密封圈本体,4 密封筋,5 排泄口,6 第二介质口密封,7按扣,8 密封槽,9 挂扣凹槽,10 按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密封胶条具有与换热板的密封槽8相匹配的密封圈本体3、第一介质口密封1和第二介质口密封6;密封圈本体3与第二介质口密封6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密封筋4,所述密封筋4上开有排屑口5;密封圈本体3外侧间隔布置有若干挂扣2,挂扣2两侧各设有一个按扣7,所述按扣7为与密封圈本体3相连的凸起,按扣7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圆形、椭圆形和燕尾形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板包括与密封胶条的密封圈本体3、第一介质口密封1和第二介质口密封6相匹配的密封槽8和与密封胶条的挂扣2相贴合的挂扣凹槽9,在每个挂扣凹槽9两侧的加强边上各压有一个与密封胶条上按扣7匹配的按扣孔10。
装配时将挂扣2贴合在换热板与之对应的挂扣凹槽9中,同时将按扣7按入换热板上的按扣孔10中;挂扣2与按扣7的结合使用克服了密封胶体在固定到换热板上时挂扣2对密封胶体产生的拉力,使密封胶体平整的嵌与换热板的密封槽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按扣7还能对密封胶体产生限位固定的作用;当第二介质密封口6处发生泄漏或移位时,介质会流入到密封圈本体3、第二介质密封口6和密封筋4形成的空腔内,并顺着密封筋4上的凹槽5排到换热板外部,提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避免了因密封圈本体3或第二机制密封口6发生破裂或移位时换热介质直接沿裂口处溢出而发生直接接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凯换热器制造(常州)有限公司,未经风凯换热器制造(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2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加热器带管头的管板
- 下一篇:用于换热器的连接管、换热器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