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1884.4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1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闫振华;马飞越;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30 | 分类号: | H01F38/30;H01F27/32;H01F27/36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赵明辉 |
地址: | 750002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防水 六氟化硫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在电压等级超过35kV的系统中,SF6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CT)绝缘介质的首选。由于SF6气体中存在一定量水分时会导致其绝缘性能大大下降,因此对所有SF6电气设备中SF6的微水含量进行严格的国标限定。控制CT中微水的一般途经包括出厂前进行抽真空、零部件高温烘干和加设有效吸附剂等。已运行的经验显示,CT在带负荷运行一段时期后,SF6中的微水会增大,有的甚至会超标。通常采取检修、更换吸附剂或返厂等处理。
理论研究表明,水蒸汽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高则饱和蒸气压高,温度低则饱和蒸气压低。在某一温度下,微水含量达到饱和蒸气压则会产生凝露,导致闪络电压急剧下降,从而造成事故。
实验证明CT在正常工作时内部存在较大温差,由于其内部材料和SF6气体中存在“呼吸现象”,即在温度高的区域CT内部材料吸附的微水转移到SF6气体中,而在温度低的区域SF6气体中的微水会吸附在CT内材料表面上,特别在内部材料表面的拐角处,当SF6气体中的微水含量超过饱和蒸汽压的临界值时就会凝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能有效减弱呼吸现象的程度并且防止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内壁形成连续的水膜。
一种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包括瓷套、引线管、盆式绝缘子和二次屏蔽罩,其特别之处在于:其中在瓷套内表面、引线管外壁、盆式绝缘子内外表面和二次屏蔽罩外侧均覆盖有防水材料层。
其中防水材料层采用室温硫化硅橡胶。
其中防水材料层的厚度为3-10mm。
本实用新型是在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内表面上覆盖有防水材料,一方面因防水材料的憎水性,能有效减弱“呼吸现象”的程度,从而大大降低在材料表面凝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防水材料可以防止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内壁形成连续的水膜,从而不会导致闪络电压的急剧降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包括瓷套3、引线管4、盆式绝缘子6和二次屏蔽罩7,其中在瓷套3内表面、引线管4外壁、盆式绝缘子6内外表面和二次屏蔽罩7外侧均覆盖有防水材料层。防水材料层采用室温硫化硅橡胶,而防水材料层的厚度为3-10mm。
本实用新型中防水材料可以选择RTV(室温硫化硅橡胶),其本身良好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使其具有优良的防污闪性能,且对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良好的粘接性。在生产制造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时,将RTV均匀涂在瓷套3内表面、引线管4外壁、盆式绝缘子6内外表面、二次屏蔽罩7外侧处。等防水材料与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内部材料粘结牢固后,确保其表面干燥,即可进行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的生产组装。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内SF6与材料表面有效隔离,从而减小其“呼吸现象”,这样在CT长时间运行时,内部就不容易存在局部微水超标的可能性,也有效减小了置于底座1分子筛的吸附压力。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下法兰2,瓷套3,引线管4,上法兰5,盆式绝缘子6,二次屏蔽罩7,一次导杆8,硅橡胶层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18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错齿成型立铣刀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摇臂自动钻孔装置